香港本土派搞政治,水平與小學雞無異。到底他們是想多一些學生讀中史還是少一些學生讀中史? 其實建制派動議將中史獨立成科,從客觀效果來看,就是百份百「趕客」的行為,因此假如本土派認為中史科是洗腦科目而少讀為妙的話,那就應該對這個動議大大力支持、舉腳也要贊成嘛。
先看一下歷年報考中史的考生數目:
年份
|
中學報考人數
|
中史科報考人數
|
佔比
|
1997
|
131,038
|
37,680
|
28.75%
|
2012
|
72,600
|
8,099
|
11.15%
|
2016
|
68,167
|
6,824
|
10.00%
|
1. 注:
DSE在2012年開始推行, 之前按中學會考基準作對比
3. DSE 歷年考試統計 http://www.hkeaa.edu.hk/DocLibrary/HKDSE/Exam_Report/Examination_Statistics/dseexamstat14_7.pdf
中史科早已經從港英最後一年的1997年報考比例28.75%、直線插水至2016年的10%,差不多是由1/3下跌至1/10;本來就已經是情何以堪。而教育局也指出,中史獨立成科的學校比例是89%。很明顯,絕大部份學校都已經基本上是有專科教中史的了。因此張國鈞在立法會所通過的「獨立成科」議案,其實對於整體的中史教學並無重大影響。亦即題目所指:除非是設定為「必修必考」,否則看不出這個所謂「獨立成科」又可以如何扭轉這個插水的形勢?
至於所謂「洗腦」,又得要從這個「比例」的角度去看。
假如學生連報考的興趣也沒有,到底這89%有專科教中史的學校,又是否將中史列為「必修」呢?
按教育局的統計,全港四百多家中學,中史是「初中必修」的。但有一個亮點要留意,就是「回歸後,中國歷史才列為必修」。[1]教育局自行解釋:在回歸前,中史只是人文及社會科目中的「選修科」。並不存在什麼「在2000年的課程改革,取消了回歸前中史作為必修科的地位。」
換言之,中史作為必修,其實是回歸後的事,而且重點的教學對象是初中生。反觀回歸前,香港的中學生在「不是必修」的情況下,還有近1/3報考中史科;而換轉是回歸後,反而只有1/10的學生報考中史。可見「初中必修」和獨立成科,根本上就是連年趕客而已。而唯一有可能扭轉形勢,令到有更多學生報考中史的話,那就很簡單啦:必考。
至於有人擔心,謂中史科會被改裝成「洗腦科目」;但這個也是過慮的。因為中史這件東西,從來都是一套洗腦工具嘛。之不過在97前, 沒有人迫人去讀去考,反而有1/3人真的去考 (又總能想像都是學校有教嘛);反觀回歸後2000年起,中史由「自選」變成「初中強制修讀」,那麼照道理,當日跑去佔中的「千禧後」,就應該全部都有被強制修讀中史了吧? 怎麼又會如此奇怪,竟然最不聽話的,就是這一班被廣泛洗腦的學生們?
可見要洗腦成功,絕對不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獨立成科、強制修讀都已經出過了,又收了什麼功效? 而在這個互聯網資訊開放的年代,難道又可以假設學生都只會從課本找資料或者只相信教科書的資訊呢?
我想真正令到學生沒有興趣的,是內容沒有吸引力,而教的人也沒有水平,那才會自作自受、備受冷落而已。
1.
89.7%表示學校在初中段已有開設「獨立中史科」
2.
過半教帥認為課程應該要修訂
3.
2/3 教師不支持進一步「詳近略遠」
4.
過半教師贊成「增加香港史」和「文化史」內容
5.
75%教師不認同透過中史科推行政治教育
6.
超過75%認同「專科專教」而不認同「兼教」
就憑這種人心渙散的情況來看,要講到成功洗腦,真是談何容易噢。而如果政府再在這個話題上落重藥、企圖「曲線洗腦」的話,相信前線就只會更加敗象畢呈。
.
而這個時候,只要在網上同時出現一個具有說服力、或者煽動力的「新歷史觀」,那麼對於所謂「灌注愛國觀念」這一點,政府應該會全線崩潰才對。
之所以,為何本土派不是跳出來贊成這個「獨立成科」的動議呢? 奇哉怪也….
[1] 見教育局網站:政策正面睇, 中國歷史回歸前的地位和學習正面睇http://www.edb.gov.hk/tc/about-edb/press/cleartheair/20130613.html
[2] 教協2015年4月15日, 中國歷史科問卷調查https://www.hkptu.org/11516
歷史本是有趣科目, 何以會變成煩悶討厭??? 教育中人應反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