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2日 星期四

到底中國的外敵在想什麼?



 有一種法叫「支爆」。不過從歷史事實可見,其實這個想法屬於意外多於主觀意願。因為中國的外敵其實不是真的希望出現這種情況的。

中國的外敵想見到的,是一個統一而願意合作的中國,要是得不到,才會要一個四分五裂的中國,方便分頭來拿好處。再退而求其次,也談不來、管不住的時候,才會來所謂鮎吞蠶食地擴展地盤,自己來管。到了最後萬不得已,胆子也大了不怕消化不良,才會真的來把中國吃掉。

這種情況其實在歷史上不斷出現,幾乎已經是一個固定軌跡了。反而推翻中國政權最積極的,是叛國的軍隊才對。

太遠的不,光從中古的宋朝起。大家想想,即使所謂積弱成病的宋國,和遼國打了幾十年仗,其實雙方最後也是相安無事的。而遼國也好、金國也好,都好像吃得太肥太懶,宋國才忽發奇想,才有所謂聯金滅遼、後來又有聯蒙古滅金等等引火自焚的外交政策出台。而一直以來,宋國都是不斷的對北方強國開放貿易、定期送錢,也能保住半壁江山。

但宋國其實經濟並不怎麼衰弱,甚至有法是:南宋時期才是中國在經濟和文化上最興旺的時期[1]。要不是蒙古人胆子太大,來真的要吞金滅宋 (反正胆子大得一直打到歐洲去了),可能南宋小朝庭會是千秋萬世也不定。這個才是正常國際情況底下的中外關係。柏楊版的《資治通鑑》說得都很明白,那種自找麻煩的聯XY情況叫做「專摸老虎屁股」。至於聯俄容共是否也屬此例,也又按下不表了。

後來在元以後,也很難找到可類比的情況了,因為在東亞大陸上,忽然沒有了所謂外交這回事,可能是蒙古人殺得太過份吧,中國四週都忽然好像沒有什麼足以稱得上是外敵的東西(只剩下東土的日本,始終有神風保佑,元朝軍隊打不過去)。明國其實是亡於內亂的;而滅明這回事,實在也和滅宋差不多,主力推翻朝庭的,與其說是外敵,其實叛軍出力更大。最終與其是蒙古人漢化了,倒不如是中國全面胡化了比較合理。正所謂「涯山之後無中國」,也是十分符合實情。明末的三桂,算是人版了。不過其實即使不是三桂,先殺了明國皇帝應該算是李自成吧。而張獻忠只不過殺人的方向不是向著北京城,而是選擇了去四川撈油水。

其實明朝有沒有類似鴉片戰爭的情況呢?其實是有的,只不過中國歷史一般都不會講出實況而已。明朝的「倭」是什麼來的?其實正正就是明朝實施海禁,於是乎合法商人忽然變成朝庭欽犯!唯有亡命下海去也。而打了百多兩百年也禁之不,在明穆宗登基之後,才肯聆聽前線報告,由福建巡撫許孚遠在奏疏中的「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實施「隆慶開關」,從此倭寇減少而收大增,甚至有法是,明末受益於世界大航海時代的世界貿易新局面,吸納了當時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銀!只可惜明國部腐敗不堪,根本無福消受,並沒有將這種經濟收益轉化為工商資本,反而只是助長了通貨膨脹,變成銀賤物貴,加速了激化民變。所謂中國的資本主義和工業革命都沒有發生,即沿於此。

假如換了用今朝術語,其實比較容易明白:大量熱錢流入,並沒有促進實體經濟,反而只是炒熱了房地和加劇了銀行壞帳。結果負責國防治安的大將軍變成大老虎,家裡地牢的鈔票從未開箱,即使開了箱來點算,點鈔機也要燒壞也還未能點算完。

大家看到這裡,可以感受得到明末老百姓的氣氛了吧?

其實歷史一直擺在眼前,大家不肯去看而已。

葡萄牙人佔據了澳門,也其實沒有打算和明國甚至清國過不去。而明清兩朝也無意驅逐。葡萄牙人甚至出兵幫忙替清國打擊張保仔嘛!葡萄牙人唯一會對清國動武的時候,就是義和團那一次囉。能不打嗎?

以史為鏡,可以得知,外敵其實重點是實際利益,可以五百年不變的,葡萄牙才是人版!

至於會不會引爆什麼東西,那反而是意外而已。








[1] 趣味國史】南宋自由經濟再造盛世 http://www2.hkej.com/instantnews/china/article/134497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