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香港選戰 : 學習柯文哲如何從網上嬴選舉

要參選區議會, 絕對不能學習老泛民那種證明已經完全行不通的所謂落區工作。

先前都談過香港2015年的選舉形勢。對於年青人能否有機會挑戰「蛇齋餅糭」,也有分析過[1][2]。各位可參考先前評論。先從具體選舉得票目標着手看看:綜觀各政團的「賽果」,對於實際需要取得區議會議席的票數,其實平均只需要2,867[3]

政治聯繫
得票
%
% +/−
候選
當選
+/−
 每席等票
282,119
23.89
-1.84
182
136
17
    2,074.40
36,646
3.1
2.73
20
11
7
    3,331.45
35,221
2.98
0.27
20
15
-3
    2,348.07
23,408
1.98
-2.41
24
9
3
    2,600.89
15,568
1.32
-
12
4
3
    3,892.00
1,859
0.16
0.04
2
1
0
    1,859.00
2,404
0.2
-
3
1
1
    2,404.00
2,187
0.19
-
2
2
1
    1,093.50
親建制獨立人士
253,428
21.46
-
171
120
-5
    2,111.90
親建制派總計
652,840
55.29
1.64
436
299
24
    2,183.41
205,716
17.42
2.04
132
47
-3
    4,376.94
47,603
4.03
-0.26
41
7
-5
    6,800.43
45,453
3.85
-0.75
26
15
-2
    3,030.20
25,437
2.15
-
10
8
0
    3,179.63
14,364
1.22
0.11
6
5
2
    2,872.80
4,044
0.34
0.14
3
0
0
3,837
0.32
-
4
0
0
個人及獨立
23,007
1.95
-2.33
14
6
-1
    3,834.50
泛民區選聯盟總計
369,461
31.29
-3.6
236
88
-9
    4,198.42
23,465
1.99
-
62
1
-1
  23,465.00
21,833
1.85
-0.66
28
0
-4
3,025
0.26
-
4
0
0
1,718
0.15
-
2
0
0
獨立民主派及其他
45,015
3.81
-
37
14
-4
    3,215.36
泛民主派總計
464,512
39.34
0.18
369
103
-18
    4,509.83
獨立及其他
63,457
5.37
-1.83
110
10
2
    6,345.70
總計(投票率 41.49%
1,180,809
100
-
915
412
7
    2,866.04

而區議會議席更加有大量「自動當選」的議席,一票都唔使,就白白送咗出街。這些「筍盤」我也早在去年也指出了有「大量供應」,這些選區都是可以考慮的豬腩肉。[4] 

選區
分區
最高得票當選
最低得票當選
自動當選
中西區
15
1,968
951
0
灣仔區
11
1,765
992
1
東區
37
3,620
1,260
14
南區
17
3,001
970
4
油尖旺
17
2,401
878
1
深水埗
21
3,507
1,048
1
九龍城
22
2,835
1,360
2
黃大仙
25
4,300
1,322
6
觀塘
35
4,050
1,460
10
荃灣
17
2,511
1,768
3
屯門
29
2,876
899
3
元朗
31
3,231
1,032
9
北區
17
4,791
1,241
0
大埔
19
3,864
1,172
5
西貢
24
3,133
935
6
沙田
36
3,574
1,382
6
葵青
29
3,782
1,150
4
離島
10
2,526
858
1


假如大家意猶未盡,例如想了解一下,某些「特別對年青人有意思」的選區情況如何,例如最憎人講(他認為是)粗口的「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振彬,也是「觀塘區議會主席」。不過他的選區是「協康選區」,而他得票也只是1,715票。有關資料在政府2011年區議會投票結果的網站公告有詳細說明。[5]

至於觀塘協康選區年青人是否好很鍾意被人嗌「收聲」呢? 由陳主席之能當選,可以推理是真的。因此可以假設協康選區的年青人全部都係抵鬧嘅廢青。吹咩?

好嘞,講咗咁耐,主旨係乜嘢呢?

就係比較一下:台北的柯文哲,如何第一次參選就能擊敗國民黨的重點接班人連勝文。

而事實也很簡單:網絡才是主戰場。有關分析,台灣方面做得很仔細,絕對值得大家詳細研究。[6]

第一樣和香港很似樣的,是「藍綠比例」,台北傳統上是藍營的,但基本盤是5545,這點和香港的「六四比」也真的很似。但在這個「總形勢」之下,有一點要特別留意,就是「首投族」或者準確一點,是20-40歲這一個年齡層的「年青選票」,佔選民人數約36%



要動員這一個群組,其實最直接的方式,是「網絡」。按台灣的統計數據,「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的存在,其實和香港相似,就是將「年齡較高」的群組摒除在外!

按政府統計資料顯示,香港政府公佈的「數碼通訊」水平如下:(截至20148) [7]

1.      家居寬頻覆蓋率為82.8%
2.      移動手機覆蓋率為 237.3%,為全球最高 (每人平均有接近2.4個流動電話號碼)
3.      平均互聯網高峰傳送速度為73.9mbps, 為全球最高速的網絡水平,整體平均傳送速度為15.7mbps,為全球第二最高速
4.      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68.9%
5.      上網的目的,超過90%為「社交」而95.7% 為「搜尋資料」。

另外在社交網站方面[8]facebook 用戶共有440萬,差不多是全港人口的60%,看來應該是全世界最高水平。至於其餘順次序為  WhatsApp WeChat

不過數碼鴻溝的情況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資訊科技中心根據2009年的政府統計署資料就已經看得出,家庭有個人電腦的佔全港住戶75.8%,而在1年之內曾經使用過電腦的也只有70.2%,換言之「100萬個家庭中仍有超過二十多萬個沒有電腦以及未能上網;而有接近30%市民未有用過電腦」。當中尤以「長者」的覆蓋率最低。[9]

而在十多年之前的2001年,香港電腦學會已經進行過有關數碼鴻溝的調查,當中的「積極參與互聯網世界」的市民,的確有一個很明顯的「年齡分歧」。(過去一年有使用過電腦)



男性
女性
整體
年齡組別
數目
(‘000)
佔整體比例
%
參與率
數目
(‘000)
佔整體比例
%
參與率
數目
(‘000)
佔整體比例
%
參與率
10 – 14
155.8
11.6
73.0
147.8
11.4
72.6
303.6
11.5
72.8
15 – 24
339.2
25.2
76.1
374.8
29.0
81.7
713.9
27.0
78.9
25 – 34
348.2
25.8
63.6
407.1
31.5
66.2
755.3
28.6
65.0
35 – 44
347.1
25.8
48.6
286.0
22.1
40.4
633.0
24.0
44.5
45 – 54
127.5
9.5
25.2
66.8
5.2
14.6
194.4
7.4
20.2
55 – 64
25.9
1.9
9.1
9.1
0.7
3.7
35.0
1.3
6.6
>= 65
3.6
0.3
1.0
0.8
0.1
0.2
4.4
0.2
0.6
總計
1,347.3
100.0
44.1
1,292.4
100.0
42.0
2,639.7
100.0
43.1

社會各界過去十多年不斷鼓勵老人家使用電腦以及保持健康的上網活動,但有些「模式」是甚難改變的。青少年就是比中老年更熱心上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香港社聯「數碼共融」項目公告的統資料在2012年顯示,年齡越高的人口組別,使用互聯網的比例就越低:[10]

年齡組別
互聯網使用者比率  (%)
 10-14
97.8
 15-24
98.6
 25-34
97.5
 35-44
90.9
 45-54
75.4
 55-64
48.8
 65 or above
15.5
整體
72.8

即使遲至2014年,社聯引述的數據,也只顯示「長者的電腦使用率只有20%」。看來2001年的45歲組別在2014年晉升到55歲以上的組別而已。[11]  而要命的是,年齡為40歲以下的市民,當中超過九成是互聯網常客,但一到了45歲這個分水嶺,這個數字急降接近一半,只有49%。而「社交網站滲透率」為61%,在亞洲區僅次於台灣的64%  這些「社交活動」其實也是集中在40歲及以下的年齡層。

因此柯文哲尋求「改變現狀」而在選舉策略集中在網上,香港的情況其實也值得參考。

第一,  設定網上為主戰場:柯文哲的「競選總部」其實是「虛擬」的,「官方網站就是競選總部」。所有的訊息發佈、政見更新匯總、新聞事件回應說明、活動報名,以及線上小額募款等,都在官網上進行,如果以資訊傳遞的速度、擴散性和使用彈性,官網的功能甚至遠高於實體競選總部。
第二,  人才決定一切:他主動邀請「網絡高手」替他領軍,並且尊重專業分工,採取「決策後不干涉執行」的方式推展,讓這個網路競選團隊擁有相當特殊的自由度和發揮彈性。而志願人員接近90% 是青年網上「海選」時召集而來!專家團隊更在網站的「原始碼」上面,紛紛留下了「為改造社會而參與」的隱蔽信息!  [12]
第三,  專注資源戰:專家團隊做的首要工作,既不是寫程式,也不是設計使用者介面,而是做 Facebook 與原官網的流量交叉分析,將生硬的數據,畫成白板上的使用者足跡圖,立刻找出原本空有大量 Facebook 粉絲卻少有人「捐款」的原因。Facebook 粉絲團因此擔任攔截網的角色,改上傳 Facebook 原生影片,並極力縮減文字量以接觸最多的使用者,而想延伸閱讀的使用者則可連到官網詳讀全文,並在文章結尾遇到視覺單ㄧ的捐款按鈕;同時促進政見傳播的廣度,與提升因認同完整政見而按下捐款按鈕的點擊數。
第四,  官網「精簡化」、「圖像化」、「互動化」:視覺以影片為主,朝沒有固定首頁、資訊層級扁平的方向設計。「政策範疇」就是官網首頁,一進首頁就是滿版的無聲影片,從觀眾進入網站的第一秒,就能從影片理解主題。


第五, 募捐不為錢,是為人:不管捐款額度是高還是低,但只要有捐款過,即便只捐了 100 元新台幣,這個捐款者都有很高的機會從被動的支持者,轉變成為主動向親友拉票的催票者! 在選戰激烈的最後兩個月,官方網站的募款機制,就不只扮演財務上的角色,還具備了一定程度的競選功能。
第六,  讓選民親自體驗「民主」:例如在募集創作歌曲一事上,他採取的方法是「公開招募」;然後請選民選出20首,再經專業評審選出最後10首,編輯成《台北調》音樂專集,用於詮釋城市的身世與未來。這種「公民參與」的方式,別的候選人可能不夠膽這樣放手。不過這點正正就顯示出,柯p對公民政治的駕馭能力和信心,而這種「交心」的態度絕對嬴盡了新世代的人心。

到底香港的「數碼新世代」能否做得到以上這些工作呢? 從「雨傘運動」的整體表現看來,應該絕對不成問題。

技術上面,也有一些功夫是要因應香港的選舉法例和實際選民口味來調節的。不過至於是否有人願意放手一試、應用到區議會的選舉上來,那就真的要看香港年青人的造化了。




[1] 決戰中環:大家到底有沒有留意到年齡問題? 網誌20141017http://alexstshiu.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7.html
[2] 決戰中環:世代戰爭前瞻 網誌 20141018, http://alexstshiu.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8.html
[3] 何不佔領區議會, 網誌 2014113, http://alexstshiu.blogspot.hk/2014/11/blog-post.html
[4] 區議會自動當選之謎 網誌 2014115, http://alexstshiu.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5.html
[6]從社群數據看柯文哲如何打贏選戰, 數位時代, 20141227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4837
[9] 20111114日,文匯報教育版 A28, http://www.hkcss.org.hk/uploadfileMgnt/0_2013722113656.pdf
[11]社聯意見書,回應《2014 數碼 21 資訊科技策略 - 公眾諮詢》www.jointcouncil.org.hk/user/Consultation_Paper.do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