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9日 星期五

居安思危看中國對外戰爭

戰爭似乎離我們很遠,但事實上,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停止過戰爭。只是很幸運地,香港人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除了1967年的短暫暴動,一直都在享受着太平日子。對於戰爭的分析理解,其實近乎空白。

中國本身對於戰爭的理解,也好不到什麼地方去。這個倒不是因為沒有戰爭的經驗,而是這些經驗並無轉化為有用的思想。近期國內一片「大國崛起」的歡呼聲,不過對於稍懂戰爭的人來講,那種唯恐天下沒有仗打的思想才真正可怕。至於香港這邊,看來也是人唯恐香港沒有打仗的機會….無言以對。

當年在廣州和老人家談起1979年的「中越戰爭」。那算是最近期的「國際戰事」了吧。老人家其實自己也沒有參加過戰事,但從朋友聽回來的古仔就有很多。而其中一個,就是由於戰術策劃落後,在強行推進的過程之中,步兵人員死傷慘重。這些故事,中國導演謝晉所執導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1985) 都拍出來了。

不過令人「費解」的是,假如「邊界糾紛」是一個導致戰爭的重點,那麼為什麼江澤民在「終戰」二十年後的1999年,反而會拱手相讓,在批准簽署 《中越陸地邊界條約》的同時,將當年死傷過萬而奪取回來的「老山、法卡山」都一併「劃歸越南」呢? 當年發動戰爭算是中國非法霸佔越南領土嗎? 這點「國土」問題,留給國人自行討論吧。

審視這場戰爭,體驗是:中國沒有能力向外發動戰爭。因此才又會有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方針出台。其實蘇聯當年也有派人協助越南,而假如中國真的不肯收手,中蘇大戰可能隨即而爆發了。

而如果中國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後,真的有武力威脅的話,又為什麼中俄的邊界糾紛,又會是在蘇聯解體之後的2001年,應該是俄羅斯最「弱勢」的情況下,由中國認沙俄時期的割讓領土事實,將中俄邊境百多萬平方公里「國土」又劃了給俄羅斯呢?

中國聲稱「勝利」的戰爭,都集中在「建國初期」吧。例如1950年開打的「朝鮮戰爭」以及1962年發生的「中印戰爭」。

19501953年的朝鮮戰爭,其實也不是中國自己打得成。某程度上來說,是替蘇聯做替死鬼而已。戰爭爆發的原因是蘇聯撐腰的北韓軍隊突襲南韓。後來在聯合國介入之下,以美國為主的聯軍就在短時間之內將北韓軍隊打退,而聯軍更在1950年底,迫近中國邊境。卒之中國正規軍被迫矯裝成「志願軍」,對聯軍發動人海戰術的突襲。在被識穿之後,聯軍穩住陣腳。其後開始發動反攻。結果中國軍隊傷亡超過八萬人 (也有說是二十萬,很難確定,但總之就是傷亡慘重啦),北韓入侵計劃全部落空。要不是蘇聯派出空軍助陣、頂住了聯軍的空中優勢,相信中國的地面部隊根本捱不過一個冬天。而更加幸運的是,「戰神」麥克亞瑟將軍由於和社魯門總統鬧翻,結果被迫解甲回朝。1951年之後,中國看準了聯軍只是「以戰求和」,於是死拖爛扯,以人命換取時間,終於在1953年「迫」出一個「停火協議」出來。

而中印戰爭,則來自西藏問題。1959年達賴出走印度,中國全面接管西藏,中印隨即出現「邊界糾紛」。延至1962年,印度聲援西藏,反對中國佔領,隨即企圖「驅逐」在爭議邊境的中國駐軍。雙方發生戰鬥,印度其後尋求聯合國介入。在正式介入之前,中國軍隊「自動撤退」到原本由英國人劃定的「麥馬洪線」之外,印度方面雖然吃了敗仗,但竟然因為中國軍隊撤退反而佔據了達旺地區。更加在1987年正式在麥馬洪線之下,建立「阿魯納恰爾邦」。中國名為戰勝,但從領土變化來看,具備一切戰敗的條件。

於是乎鄧小平的「轁光養晦」策略,就更加言之成理了。中國無論怎麼看,也不具備戰爭的威脅能力。

物換星移又幾十年。中國軍隊最後出動是1979年的中越戰爭;而所謂「導火線」,正正就是今時今日吵得熱鬧的「南海諸島」。到了2015年的時空,又會不會有新一輪的中越戰爭打得出來嗎?

起碼「中越因為南海諸島問題而開戰」這一個論點,是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一書裡面的「推論」。現在看來,也又真有點看頭。

不過1949年的革命老將看來不剩一人。而有實戰經驗的中越部隊,應該都全部退休了。再加上習近平近乎狂風掃落葉式的「反腐」清算。軍中還有多少戰鬥能力? 真是謎團一個。起碼至今有16名將軍經已「下馬」,會否送上刑場那是後話。但以「殺傷力」來計算,這些損兵折將的水平,又比打仗來得更為嚴重也。但軍隊在三十多年歌舞昇平之中,腐敗才是常態。要不然軍老虎的家裡炒不出數以吨計的黃金來,而進貢的「贓款」根本多得連包裝紙也未拆開。這種境況,應該又如何比較? 難道拿和珅來比嗎? 那麼習大大又算是誰了? 道光皇帝乎?

至於中國有沒有足夠的石油儲備,以應付戰爭需要這一點,我也早在2012815日,網誌寫過【中日會不會打】的分析。就憑「35日」的儲備,不可能打得出一場仗來。而即使過了三年,再看【上海證券報】的報導,(2015212):石油儲備「不升反跌」,下降到了只有22.7日。這個已包括了戰略儲備8.9天、商業原油儲備13.8天。

當日我分析中國的戰鬥設計還可以用納粹德國的「閃電戰」來做假設,今時今日再看,可能只有以色列的「六日戰爭」才能辦得到了。這個算是「進步神速」乎?

至於「一帶一路」又有何戰略意義? 而南海擴建基地又是所為何事? 先按下不表,下回分解。



2015年5月25日 星期一

陳婉嫻的政治豪賭

果真有點越賭越豪的味道了,不知道政治這個營生,有沒有「戒賭熱線」?

最近一單「三非兒童」事件,令到陳婉嫻登上新聞榜首。正當「政改」鬧得僵持不下之際,陳婉嫻忽然搞一單「莫須有」的個案出來,搞到滿城風雨,到底所為何事?

一些「陰謀論」就認為那是「斧底抽薪」的手段,引開大家的注意力不去糾纏政改爭拗。而另外一些陰謀論就認為那是用來挑撥本土派發難,藉以迫使建制派歸邊團結云云。總之大家就一味靠估啦。

而實在只要將視線略為調校,看清楚到底她身邊的建制派到底是什麼反應,應該不難看得出:這是一場政治豪賭。而目的是要為和劉夢熊相同的「原罪」翻本。

這一點大家可以參考今日(2015526)【蘋果】的「西環集中營」,看看季陶到底看到一個什麼境況:

不少熟識陳婉嫻的工運人士均相信,以嫻姐這樣的老江湖,沒理由不知在今天社會分化局面下,必會引起那些本土派的攻擊….唯一令她始料不及的是不少支持建制的藍絲也加入聲討行列,甚至連部份民建聯、工聯會成員也袖手旁觀做花生友。….他曾問建制中人,為何民建聯、工聯會沒人出來挺嫻姐?對方即笑言,「大家心知肚明呢單嘢會得罪選民,邊個會出聲,而且建制入面好多人都唔係好妥嫻姐,呢次仲唔袖手旁觀咩!」

這個調查應該可以對事件的「還原真相」會有更大的啟示。就是陳婉嫻是在政治豪賭之中。

第一:這場戲是「臨急」做的,因此只是在收到「求助」之下就盡速行事。這類案件,為數應該不少,但陳婉嫻連「挑選劇本」的時間也沒有。因為「單非」「雙非」都已經夠要命的了,還要挑一個「三非」? 傻的嗎?

第二:也是這齣戲的「臨急」特質,因為即使是「兒童」,都唔該揀個「似樣」些少吖? 十二歳? 網民的反應是「進擊的巨人」,貼切到爆。而且之前隨街打人的片段即時被「起底」。雖然話阿媽生成佢乜嘢樣,唔係佢嘅錯之不過,真係好很樣衰嘛! 你想啲觀眾點啃呀大佬?! T 恤先至係「絕」到冇朋友。英文寫住 eat, sleep, recycle。中文可以點譯呀? 之唔係「吃睡拉」囉! 仲唔夠絕就用正宗粵語 recap in Cantonese : 食瞓疴。再襯埋個樣….講多都無謂。

第三:根本沒有花時間去計算和摸底,到底是否如季陶所言,建制派之內的「冷待遇」是否這麼難預料? 因為多年以來,這類「左膠」角色,一直都是「街坊」們對於「公屋、學位、福利」等民生矛盾的過街老鼠。而地區椿腳做咗咁多功夫,冇理由同樣也是基層出身的大姐大會懞然不知?

第四,也是最明顯的「做騷」本質,就是原本一單只涉及社工和警察的個案,居然擒青到要大做記招? 即使是做慣「賣港賊」的左膠都知道,不可能出賣當事人的私隱嘛。而這種記招打頭陣的做法,很明顯就不會是「按常理出牌」囉。而工運大姐幾十年的基層抗爭經驗,她會「唔知」? 講都冇人信呀。

第五:即時碌爆卡,人情卡也。學校方面其實也很無辜,但也不是無緣無故。校方自己踢爆,是因為陳婉嫻親自打電話要求「評核」才跟進。不過跟進的方法反而是即時高調地帶住「巨人」到班房內和其他小矮人學生見面? 而且仲要影晒相? 這算是什麼評核? 根本是在宣傳嘛。

好了,明白了這個情況是屬用「見牌就上」。那麼陳婉嫻急的又是什麼呢?

最近「落區宣傳政改」的現場報導就分析得很清楚了。梁家傑最醒目,第一個踢爆:宣傳政改的建制派、尤其是地區椿腳,全部都穿着整齊的「競選背心」! 根本就是選舉工程提前開工。

很明顯,建制派最緊張的,就是今年和明年的「選舉年」大限。因為歷史提醒他們,2003年的七一大遊行,建制派其後輸到「一棟都冇」。今次2014年的「兩傘」事件,出到催淚彈同防暴隊,比起2003年嚴重十萬八千倍。把口就話「泛民一舖清袋」,不過身體就非常誠實,仲誠實過食咗誠實豆沙包。一律傾巢而出為即將開展的選舉「瞓身演出」。

而至於陳婉嫻,就更加冇理由會比其他人落後了。因為她的問題更大,不止是「雨傘」一事,而且追本溯源:是因為替梁振英助選!

正如劉夢熊的「賭仔自嘆」,他悔不當初的是:拍錯手掌、燒錯炮仗、投錯票箱、撐錯老梁。

不過劉夢熊的「賭仔自嘆」也還只是自己的「一人做事一人當」而已,而且他沒有任何選舉連任的壓力。不過陳婉嫻的麻煩才大,因為那是「綑綁工聯會六十票」一次投給梁振英,不止讓他「順利入閘」而且是「順利勝出」的關鍵支持!

基本上可以這麼講:建制派看得最心清眼亮,就是「沒有陳婉嫻就沒有梁特首」。而當時陳婉嫻得到的「梁氏期票」就是「標準工時立法」! 不過到了今時今日,「梁氏期票」到底和牆紙的分別有多大呢? 就是牆紙還是紙一張,不過「金口一開」的後果,除了是打開錄影機緬懷一番之外,真係連一張紙都冇!

亦唯有如此,大家才能明白,為什麼季陶會收到風:建制入面好多人都唔係好妥嫻姐

而至於這種「賭債催命」急到什麼程度呢? 就是陳婉嫻根本沒有建制的票可以去「界」,反而要去界左膠的票! 她目前只是黃大仙選區的區議員,亦因而可以循「超級區議會」晉身立法會。此事亦說明了為何明明小人蛇的巢穴在觀塘順利邨,反而山長水遠要跑到黃大仙的學校辦理「評估」!

而至於為什麼黃大仙的學校居然會「無端端」即時「配合」? 呢個又要考下大家嘅通識囉:殺校狂潮。

黃大仙屬於「老化」區域,小學跟本唔夠人入學。早於2010年,已經出現「自願縮班」的壓力,當年「全區自願縮十班」而避過殺校之災。而其後2013年更加出現有小學特設「跨境校巴」接載跨境學生以補充「人口」,搶客搶到深圳去了。而到了2013年年底,更加出現「你死我活」的「搶收生」事件。可見黃大仙的小學,對於「人口需求」實在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而陳婉嫻現時所做的,對於黃大仙區的小學來說,何止是雪中送炭,簡直是救命恩人呀!

明白了這個「大佈局」之後,大家才能明白,陳婉嫻要箍的,到底是什麼票?

保住黃大仙的小學,就是保住了黃大仙的家長。保住了學校的地盤和椿腳,才能保住黃大仙一區的議員身份。否則的話,下一輪立法會,她篤定做砲灰。

政治呢碗飯…..真係唔易食囉。





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

831決議所追求的其實是中共的黨內民主


又是練乙錚先生心清眼亮,在一眾學者之中看得最通透,831決議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練乙錚先生本月21日選文,刊登於信報《氣短集》《大把.小老鼠.浸大學生會.鄧小平老家》,當中講得明白:

普選結果「僅供參考」之,出自港澳研究會副會長、特區親北京學術界首席代表劉兆佳教授之口,權威性無從置疑。問題是,既有831決議一錘定音,而且候選人還必須是「註了冊持着咭的愛國愛港派」,民主派能有人成功參選的機會是零,北京還有什麼必要此時勞駕劉教授傳話強調那個否決權?

練乙錚先生的結論很簡單:831決議,是拿來給在港爭奪「管治權」的各方勢力看的。而這些勢力,主要就是當初由他所指出的「新舊利益板塊」(參考練乙錚先生《信報》201221日,《唐梁爭霸搞合縱連橫,媒體圍觀竟吶喊抬轎》)。而他認為,最終決定權在中央這一個宣佈,主要是用來阻止江派奪權。他指出:

環顧大陸政壇,不同的政經板塊多着,有江派、習派、胡溫派、煤炭電力(李鵬)派、團派、吉林幫、石油幫、一眾軍中各系,等等。香港是中國唯一國際金融中心、最龐大洗錢基地、大陸各大政經板塊必爭之地,所以,大大小小的太子黨駙馬黨宦官外戚黨都集中在香港建立根據地橋頭堡,絕非偶然。江派在港經營20多年,掌握了大部分本地政經人脈;號稱「江握手」的董建華,當時身邊眾人包括好幾個姓梁的,也許不一定同屬一個本地板塊,卻或多或少都是江的人。這些人有一天通過小圈子普選跑出的話,還不一定過得當今主政的習派那一關;劉兆佳教授的「僅供參考說」背後的那個否決權,便是習派的最後且最有效防線。

這一個角度基本上沒有錯。但在共產黨「集體領導」的情況下,光是「派系鬥爭」的角度並不能完全解釋這種「共識」何來。

難道反過來江派又不會採取相同的決議嗎?假如薄熙來沒有被扳倒,而是由他來主政,他又會有另外一種決議嗎? 推而廣之,我看不論任何派系當權,最終的立場都不會與831決議有太大的出入。而亦唯有如此理解,才能明白到底831決議是什麼一回事。這一點,我和練乙錚先生的看法並不一致。

我看那是貫徹始終的共產黨辦事方式,只要不胡猜一通,其實這點不難看得出來。正如當初鄧小平所講的「改革開放」,就是要「令到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樣。831決議的目的,是「讓部分人先民主起來」。而這一小部分人,正正就是共產黨所授權治港的各路人馬。這個做法,有個叫法的,講了出來就大家必然恍然大悟。那叫「黨內民主」。

因此才會有「提委」架空了選民來「代為行使過半投票」的方式,亦即所謂「民主程序」,用以確定「出閘」的候選人。因為擁有實質選舉權的是由各路代理人所組成的「提委」。只有在提委擁有這種「民主程序」並且完成了選舉之後,才由香港幾百萬選民來「確認」結果。因此從全民普選的立場來看,這個是「假」的普選,就是這個邏輯。不過對於從「黨內民主」的立場來看,這個就是「真普選」囉。

要明白共產黨之所以極之認真地看待這件事情,就不能抽空從全民普選的角度來看。因為即使最終任命權在中央,但提委的人選還需要得到「全民投票」的祝福。而這一點,對於「黨內民主」來說,就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了。須知道,這一種「民意授權」,在中國大陸是仍未出現的。

換言之,香港普選的重要性,是對中國整體的影響,而不止是香港本地事務這麼簡單。亦因此才能充分解釋得到,為什麼口號會是「一定要得」,一定要得的,是共產黨,不是香港。假如只是一件無可無不可的事情,北京需要把事情鬧到這麼大嗎?

這一點「緊張」狀況,我早在201311月22日就經已指出來(請看《與其空談港獨不如實際研究 2017 選舉》一文)。網誌引述李飛當時訪港發言,而尤要注意的是他提到:

將來提名委員會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的行為和目前的選舉委員會選舉行政長官人選的行為,可以肯定會有很大不同。因為在普選情況下,決定誰能當選行政長官的權力在選民手中,提名委員會的提名行為必然深受到選民投票取向的影響。

對於香港的選民來講,所謂「行為肯定會有很大不同」這句說話不能算是假。只不過這種所謂重要性,其實要反過來看,由「黨內民主」的角度看才有意思;但對於尋求「無篩選」的香港選民來說,就變成了笑話而已。

正如在改革開放的過程當中,中共也是通過成立「經濟特區」來試行香港的資本主義經驗一樣。而隨之而來的,就不止是經濟實驗這麼簡單,而是一整套的社會、法律、政治「系統」來互相適應。共產黨也有個講法的,叫做「倒迫改革」。

泛民今次所挑起的麻煩,就是在否決香港政改的同時,令到中共不能通過香港作為白老鼠,來試驗他們自己的黨內民主。 這個才是真正令人惱羞成怒的抓狂原因。

所以嘛,香港人,不要認為自己的命運真的這般重要,我們的名字只不過是「茶煲」。而所謂支持政改就是愛國愛黨,這點絕對沒錯。因為的確在這件重大事情上,香港真的不是主要的愛護對象嘛。





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該搵個經濟學家解釋下新樓供應嘅問題

啱啱喺 business insider 個網睇到有人挑剔克魯明嘅分析,話利率走趨同新建住宅落成係「冇關係嘅」。OK, 又湊下熱鬧,分析下香港個樓市,睇下到底大家由朝驚到黑嘅「息魔」有冇料到。

結論係:我唔識睇,唔該搵個經濟學家出嚟解下畫。

因為假如經濟學家解唔到畫,即係要由政治學家解畫。而且個結論仲好鬼難聽。

是咁的:翻查香港過去接近二十年數據(政府統計年報),集中在「私人住宅落成量」呢一項,個圖係咁嘅:



其實所謂「重災區」時代,係大約19982002年。當年有大量私人住宅供應,最高峰1999年,有超過三萬五千個。之後再有高峰在2002年出現。其後供應量一路縮水,即使到最近炒樓炒到人都癲嘅2014年,都只係「反彈」返去萬五個單位左近。

咁樣「細水長流」,豈只一句「供不應求」可以形容,根本就係同冇供應差唔多啫。

之咁,「利息」的確同供應好似完全無關係咁樣,甚至只係見到「負關係」而唔係正關係。乜解?

回顧1998年至現在嘅「利息」係咁嘅:



係咪好神奇呢?

照計:利息高、成本高,價格會跌,然後供應會縮。之不過,從利率走趨嚟睇,根本係掉番轉。嗱,呢啲完全違反經濟定律嘅嘢,我就無謂認專家嘞。唔該搵個自認經濟專家嘅嚟睇睇。如果唔係,後果只會係由政治家去睇。

以前英國佬有個口頭禪嘅,就係「如果唔自律,就立法規管」。咁唔知而家個政府又想點呢吓?

其中一個既乎合經濟原理,又解到政治現實嘅情況係:重點唔係成本同價格,而係發展商持有土地和空置樓盤嘅機會成本!

當利率偏低,持有土地同樓盤嘅機會成本亦都偏低,因此發展商根本唔急於放售或放租套現。咁就一切都迎刃而解嘞。因此才會出現「利息越低、供應越少」嘅情況。呢種情況叫「屯積」。

當然,絕X對係合法嘅,假如法律容許的話。於是乎大家開始明白點解香港人越嚟越「懷念前朝」啦!

唔自律,就立法侍候! 呢樣係英國佬留低嘅金科玉律「積極不干預」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