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項莊舞劍,志在沛公」,古有明鑑,唔知點解啲港豬總係唔見棺材都唔知個死字點寫;更奇怪嘅係 - 仲有咁多自命「正義嘅朋友」搖旗吶喊。唔知係唔係日日聽港獨聽得多,獨到上晒腦,以為中國歷史教訓可以置之不理。
常理嚟啫:你要明白對方會做乜嘢,你就唔能夠唔明白對方諗乜嘢! 中國人的思維,正是「自古以來」都係用「中國式」,唔睇《三國》唔睇《史記》,唔通同你睇莎士比亞乎?
今次的最新「奪權」事件是「證監要兼管上市審批權」。正當證監以及一眾財演全力配合演出,一般港豬以為證監要用上方寶劍為民請命斬殺「造市莊家」嘅時候,其實只不過是繼:港台換人、廉署換人、港大換人、醫委會換人之後的「另一杰作」而已。一言以貫之,就係將法治換成人治,重點換轉的,就係一個「人」字。而目的只有一個:令到香港社會命脈,全部掌控在同一威權之下,「與中國保持高度一致」,直至千秋萬世。
所謂「為民請命」,實在子虛烏有之至,根本就係同一條舊橋:搵個藉口,借刀殺人、清算異己而已。
先講清楚呢個「為民請命」嘅假象先。近期由於股海翻波,很多小投資者「誤買莊家股」於是輸到雞毛鴨血。雖然未至於好似「雷曼迷債」一樣搞到天怒人怨 (此事稍後還有分析分享) ,但係始終令到投資者提心吊胆、驚死會冇咗啲棺材本 (此事其實又有分析稍後分享)。於是乎呢個時候,證監振振有辭,提出「進一步加強上市規管」並指「由源頭做起」,杜絕害群之馬[1],由此可以令到小投資者恢復市場信心云云。咁當然就大家「拭目以待」諸如此類啦。證監以及一眾財演嘅策劃能力,止此而已。
只不過,稍為有常識嘅人都應該會發覺一個基本邏輯問題:到底所謂「莊家造市」,同呢個「源頭論」又有乜嘢關係呢? 如果真正要保障投資者利益,何解不是直接針對造市行為而要拐個大圈去研究「源頭」、並且要將上市審批權進一步包攬到證監手上?
而對於近期興波作浪的莊家行為,圖示清楚反映如下:
大鱷造市的流程一清二楚。又想請問:當中步驟,又有邊一樣同「上市」有關呢? 重點正如副題所指:《「借錢基金」夥大鱷狙擊莊股》。如果證監要保障小投資者,重點工作難道不應該是針對這些在鑽市場漏洞的不法之徒嗎? 又關上市什麼事?
假如按證監邏輯所云:因為上市質素不好,所以才有莊家…. 會唔會牽強咗啲呀喂 ? 個邏輯其實係:但凡賊仔都係由阿媽生出嚟嘅,所以要管住賊仔就一定要管住啲阿媽生仔!
之不過大話怕計數,看看截至2016年8月5日為止,香港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總數是2,309家。請問「唔生性」嘅莊家股佔了幾多?[3] 香港2015年[4]全年上市新股138宗,上市股份集資額超過2,613億港元,冠絕全球,跑嬴英美中日各國交易所。不過這個數字,也只佔市場集資總額25,256億港元稍微多於10%。可見香港的上市和二級融資市場,運作非常良好。相比起「鄰近地區」強到天下無敵的官本位市場那種「一熔就斷」的慘況,可謂有天淵之別。即使強如美帝,也羡慕不已。請問在這種市場情況下,還要在雞蛋裡面挑骨頭,所為何事?
假如集權在證監手上就一定可以將上市把關工作做好,那麼世上做得最好的證券市場應該是中國無疑啦!日日中證監門口都排晒大隊等審批上市的公司呀。又如何?除了中證監是全國油水最多的政府部門之外,沒有第二種結果。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嘛。
可見將審批集權與上市質素混為一談是與事實相違反的;而中國政府在熔斷了市場之後,也反省到集權是妨礙進步的最大阻力,也痛定思痛,想將審批制改為登記制,亦即向香港制度靠攏,盡量將監督的力量由市場主導。而竟然在這種時候,香港有人居然反其道而行,想和市場對著幹、更加大力謀求進一步集權,又是所為何事?
很明顯香港的分權監督方法比起中證監的集權審批方法來得更好呀。
明白了這種集權等如質素保證的謬論之後,於是財演們又放風,謂「市場交投萎縮」是因為投資者「怕了抽新股」云云。
假如集權在證監手上就一定可以將上市把關工作做好,那麼世上做得最好的證券市場應該是中國無疑啦!日日中證監門口都排晒大隊等審批上市的公司呀。又如何?除了中證監是全國油水最多的政府部門之外,沒有第二種結果。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嘛。
可見將審批集權與上市質素混為一談是與事實相違反的;而中國政府在熔斷了市場之後,也反省到集權是妨礙進步的最大阻力,也痛定思痛,想將審批制改為登記制,亦即向香港制度靠攏,盡量將監督的力量由市場主導。而竟然在這種時候,香港有人居然反其道而行,想和市場對著幹、更加大力謀求進一步集權,又是所為何事?
很明顯香港的分權監督方法比起中證監的集權審批方法來得更好呀。
明白了這種集權等如質素保證的謬論之後,於是財演們又放風,謂「市場交投萎縮」是因為投資者「怕了抽新股」云云。
咁都得?
有留意我文章的,都不會忘記,我早在2014年第一個踢爆所謂「香港金融靠中國」的。而那篇文章所說明的情況,到今時今日仍然沒有改變:就是香港證券市場的資金,主要仍然來自於歐美等傳統經濟大國。[5]
於是結果就是好簡單的常識吧? 在歐美各國經濟持續下滑的情況下,東來尋寶的資金,還會不會像2007年之前那種信心爆棚的狀態? 當然不會啦,只要保住「正回報」已經很開心了。因此國際機構投資者的立場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持盈保泰,小心駛得萬年船。這些都不是業內的秘密了呀。在這種心態下,減少參與新股投資、「睇定」才下注,因此才形成二次融資比首次融資更受歡迎的現象噢。
而其實來港求財的資金沒有減少呀,只是口味有所改變而已。難道歐美各國經濟逆轉以及機構投資者心態改變,又是香港交易所「上市把關不嚴」的罪證乎?
香港金融市場在全球動盪的情況下,仍能保持長足平穩的發展、繼續成為全球先進開放的金融中心,仲想點呀各位?
於是結果就是好簡單的常識吧? 在歐美各國經濟持續下滑的情況下,東來尋寶的資金,還會不會像2007年之前那種信心爆棚的狀態? 當然不會啦,只要保住「正回報」已經很開心了。因此國際機構投資者的立場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持盈保泰,小心駛得萬年船。這些都不是業內的秘密了呀。在這種心態下,減少參與新股投資、「睇定」才下注,因此才形成二次融資比首次融資更受歡迎的現象噢。
而其實來港求財的資金沒有減少呀,只是口味有所改變而已。難道歐美各國經濟逆轉以及機構投資者心態改變,又是香港交易所「上市把關不嚴」的罪證乎?
香港金融市場在全球動盪的情況下,仍能保持長足平穩的發展、繼續成為全球先進開放的金融中心,仲想點呀各位?
各位在明乎以上的客觀資料後,就不難明白,實在所謂「加強上市把關」這一個問題,只是一個恆真句,永遠也有改善的空間嘛,但絕对不是證監所想像的那種要集權在證監的手法來改善!而且集權根本就同市場實況以至保障投資者完全無關。那麼所關的又是何事? 而上文提及的「後事」又如何分析呢?
先賣個關子,讓大家知道有這個分析,稍後再詳細道來。
[1] 證監會及香港交易所聯合發表有關上市監管的諮詢文件2016年6月17日 https://www.sfc.hk/edistributionWeb/gateway/TC/news-and-announcements/news/doc?refNo=16PR62
[4] 香港交易所, 2015年市場統計數據簡報 https://www.hkex.com.hk/chi/newsconsul/hkexnews/2016/Documents/1601072news_c.pd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