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6日 星期四

中共和美國其實兩邊都打得太遲 (一)


有關中美貿易戰, 以上這個看法有點古怪;不過綜觀各方資料, 其實這個古怪的組合才是最正確的講法。
首先是五毛自 High 的看法:就是美國出手打得太遲。
理由是中國羽翼已豐, 美國要再像泡製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一樣來泡製中國, 不大可能。從某程度來看, 不能說這個講法有錯。
首先中國在經濟總量上已經超越多個主要國家, 全球排第二、僅在美國之後。而且已經遠遠拋離日本和德國 (GDP接近三倍)。而且它的儲備構成主要是美元, 總共超過三萬億, 是全球第一。總量是日本的兩倍多、接近三倍; 比起傳統富了幾百年的瑞士接近四倍; 比起油王沙地阿拉伯更加接近六倍
因此從總量的角度來看, 中國的確是一個很難對付的東西。
因此我說中美貿易戰是長期鬥爭, 這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反正中共一向不用關心人民死活, 正所謂吃草也可以, 這點不算太錯。須記得當年曹操赤壁戰敗, 是如何活下命來的:就是找一班做替死鬼的老弱殘兵來「人肉填氹」。當今中國有十多億人, 即使死了一大半, 看來中共也不會貶一下眼。當年老毛活生生餓死過千萬人又如何? 看來習大大不會比老毛心軟吧?
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 就是中美之間經幾十年的交流交易, 早就緊密地形成一種所謂「中美利益共同體」, 而這點也是侵侵大發雷霆, 謂美國商人不夠愛國的講法。
侵侵參選的時候, 其中一個口號正正也是 made in America…. 實在美國的投資跑到那裡去了? 還不正正就是中國嘛。中美利益共同體實在是中美「商界利益共同體會再準確一些。就是美國許多商品、甚至機械和科技產品, 實際上都還是美國的商家在賺錢, 只不過是把生產線移到中國而已。
先前一個支持這種中美利益共同體的講法是:美國設計、中國製造、全球銷售。看看蘋果手機, 正正就是這種安排。而那個講法是:中國從這種「價值鏈」裡面得益其實不多, 因為主要利潤都跑到「知識產權擁有人」那裡, 一百塊錢的手機, 中國的代工企業可能只賺了三塊錢。大約是這樣吧。
不過這個講法也有很嚴重的漏洞:就是這條「價值鏈」實在拉得很長, 而隨著時間的推進, 越來越多的部份都落到了中國的口袋裡面。
之前我也有參與過本田汽車移植到中國的項目, 當年其中一個主要談判重點, 就是「國產化比例」的「時間表問題。一輛汽車其實涉及數以千計的零部件, 當中有關鍵性的成份、也有無甚所謂的成份, 但全部都得符合生產設計的標準要求。引進汽車項目之所以對中國很重要, 不是在於汽車最終銷售的利潤, 而是在於一旦生產線落地生根, 將會同時帶動上中下游的零部份生產、以及與之相輔相成的服務和人力發展。對於整體工業增值和人力增值, 都是非常舉足輕重的動作。當年日本就是這樣發家的, 難道中共又會學不來嗎?
因此在這種中美利益共同體發展了數十年之後, 中國的生產能力, 也又不是當年的落後國家了。這種生產力, 更加肯定不是當年蘇聯解體時的水平。因此中國的所謂「中國製造2025」之所以令到侵侵大為光火, 其實就正正指出了, 再過十年不到, 中國的生產力隨時會超越美國。這一點又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美國出盡全力打擊這一點, 不是無中生有的。
因此從這個「養虎為患」的角度來看, 美國佬實在打得太遲。而即時由現在開始併命打, 也不一定能肯定什麼時候可以打得完。這個也是我先前所講「地殼變動」的概念。兩邊總量都大, 要硬踫的話, 難道只是一兩場地震海嘯就會完事嗎? 這是一個趨勢的問題, 鐵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事。
至於對中國來說, 同樣也可以說是打得太遲, 對於習大大所憂心忡忡的「蘇聯式解體」, 其實威脅依然存在, 而且在中美合作的幾十年裡面日趨嚴峻, 這點也又不是五毛們願意承認的事情。
先賣個關子, 等今天忙完再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