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

週末剛有空補讀信報,其中一篇文章頗有意思,也可以順道澄清一下何謂金融工程
2011310日由楊河良博士及林建教授合撰數學公式不可盲目運用
內容引述帕達家族如何由一無所有的印藉美國移民,在35年內變成全美一半汽車旅館擁有人,身家超過400億美元。作者引用凱莉公式臨界點來論證投資決策合理,並指因為家人可以住在旅館開工,於是乎住宿、交通、膳食、人工….等等成本一併解決,賺回來的錢繼續用來買其他旅館;況且銀行貸款90%,起家之時只需用了五千美元,就己坐擁一座價值五萬美元的旅館。
知道金融風險是什麼一回事的朋友當然明白箇中概念,而作者也不厭其煩地提醒讀者,還有 Markowiz 優先控制風險的理論要注意;再比喻兩者好像名門正派和東邪黃藥師….
其實也不必要講得這麼玄

在這裡可以說明一下什麼是金融工程,還記得我在歐洲坐火車給一對活寶貝煩死的故事沒有?設計師揶揄工程師沒有創意、工程師反駁設計師不切實際。其實對金融工程來說,或者對任何工程師來說,根本風險和回報是兩位一體,並無正邪之分。唯一有分別的,是到底工程是否可靠。
以建一條橋來比喻,到底設定的交通內容是行人、汽車、火車還是高速火車? 能跨海的當然就是好橋,但不可能用一條人行的橋來應付火車、也不必用公路橋來應付行人吧? 一條橋能把地心吸力和其他干擾力處理好,交通就自然有保障;但跨度太大,也有被本身質量壓垮的情況。
以帕達一家的投資理論其實也說明不了什麼高深的理論,因為假如借入的資金居然可以高達物業的90%,那麼其實誰人都買得起物業。再假如物業的現金收益比債務償還的現金要多,那麼當然包賺不賠。但這些假設又是否一定成立?
從現金流的系統分析來看會比較清楚一點,附圖參考 J. Fred Weston/Eugene F. Brigham – Essentials of Managerial Finance.  其中可以看到,很多商業決定是會直接影響現金流的表現的。

例如家人在旅館打工,要不要計算薪酬福利?  採購開支、營運開支方面,家族和企業的成本混在一起,稅務上是否有含混的地方? 借貸比例高達90%,收入下降時能否支持? 還是可以將不同旅館的現金混合來使用、拉上補下 (企業內部借款),但又不用提供紅利或利息? 佔用企業空間,又要否計算租賃成本? 家人用錢時,又是否由企業作出無息貸款?

由此可見,任何業務營運質素都可以分解和分析;同樣道理,設計一盤生意時,同樣也可以先通過相同的分析來測試監控風險,以確保收入和風險能明確界定。
但當設計者遇上一些技術困難的時候,總不能得過且過的心態來應付。美國的金融危機,正正就是用得過且過的心理來應付,技俩是把應該由銀行承擔的信貸風險 (90%!) 包裝成古靈精怪的衍生工具,再賣給一些根本不懂金融風險的投資者。
物業的擁有人當然笑哈哈,銀行只變成中介人,無本生利更加笑哈哈。只有最終的投資者把退休金也投進去買衍生工具的,那才苦過苦瓜。那種情況,又也不能用得過且過來形容,倒反而有點像謀財害命了。由得過且過謀財害命,中間當然有很大的距離,但一旦起點和方向定好了是蒙混過關,終站如何,根本不必想像。
要創造金融產品或者安排項目融資本身其實並不難。難是難在產品和項目背後,能否搞得通是發生什麼一回事。
有一份挺好的雜誌可以介紹一下,Euromoney 出版的 Project Finance,當中定期的特稿 Deal Mechanics.  各色各樣的金融奇難雜症都有詳細的圖解說明,到底現金從那裡來,又從那裡去。也順手替金融工程師澄清一下,實在工程魔術,的確有一些本質上的分別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