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撈魚是甚麼一回事

也許題目應該改為 - 水魚到底是甚麼一回事, 懂得笑的肯定是廣東人, 哈哈
上回報導了香港「奇妙魚」的故事,剛收到意大利的電郵說要想轉截。我當然沒有意見,因為知道來者何人也,放心之至。
不過到底「魚」這門生意應該是怎樣做的,總不能空口講白話,讓讀者胡思亂想,以為那個行業真的是那麼難了解,以致有人受騙了「也是很正常」。
其實只消拿個照妖鏡出來「照」一下就會明白,到底要騙人其實真的很難,只能說肯定是有人甘心受騙、甚至幫手去騙人。也好,「終於」等到廉署肯出手。香港真的勝在有廉署,不過怎麼動作這麼慢? 讓家長和子孩受騙了這麼多年?
而「照妖鏡」也者,也不是甚麼重大的秘密武器,只是行業專家對這個行業操作的說明而已。
也奇怪怎麼一直也沒有人去問一下到底「魚」這個行業到底是甚麼一回事 ?
前年剛和一位行業內的專家研究過一個撈捕計劃,也研究過業務計劃和可行性分析。那位行家姓楊,在魚業之內知名度甚高。而他家裡的遠洋撈捕生意不局限在香港,大兒子早已在菲律賓等地方做了幾十年,老人家自己在香港經營更是半個世紀以上。小兒子正在計劃再向南半球推進,差不多要到澳洲附近開拓新貨源。
這個行業的「流程」示意如下:
(如果看得不清楚,可以將畫面放大,我試過了,要是還看不到,送個電郵過來,我轉寄就是)


當中太詳細的就無謂要大家花太多時間咀嚼了,只是重點說一下:香港人吃的「海鮮」,基本上連菲律賓附近的海域都已經不夠供應,莫說香港正要和大陸的「新發財」去「爭魚吃」。
捕魚第一件事就是要拿「准證」,那一些品種的魚可以撈、那些不可以,都有詳細規定;以至可以用什麼方法去捕魚等等都有設限,一點都不能亂來。
最終在「本地交收」的魚,要保持「游水」的話,在撈捕當地開始就要好好服侍,送進「氧氣魚缸」小心付運;鮮魚到港後, 一定要由政府人員進行檢疫取得衛生准證才能出售;而出售前,這些「貴」賓亦要送進魚牌,亦即「魚酒店」等候一下。
因此只消看看「奇妙魚」宣傳的「品種」,包括:青斑、中斑、龍躉及雜魚…. 根本「盲嘅都知道係同其他撈捕品種一模一樣」。又怎麼可以只聽到一個「很有良心的計劃」就一定是和其他的營運者「不一樣」?
至於所謂「漁農署《優質養魚埸計劃》認證的優質魚戶」也者,基本上也和其他拿得到准證的魚戶一樣而已,但很明顯「龍躉」不可能是「養」出來的吧!!!!  這根本是張冠李戴,將「捕來的魚」和「養來的魚」混為一談了。
另外假如只是因為這個計劃「得到上帝的祝福」所以與眾不同,那麼其他一直默默耕耘、親自辛苦出海工作的魚民,難道就「不是得到上帝的祝福」乎? 甚麼歪理來的? 也竟然還有這麼多人願意相信…..
可能因為「梁校長」是打著「教育界」的招牌吧,總之就是「大家願意相信」。看來這個「招牌」也「金鐘罩」得太厲害了耶,竟然可以將常理和法律完全摒諸門外。將來有誰想把自己的生意包裝得更好看的,知道要拿個甚麼招牌了吧….阿門。
剛剛看了程介明先生在信報的《評論》[1],引述中國教育界的「擔憂」,正正就是「教育孩子隨便作假不正當的手段,已經習以為常」。因此中國大陸就連「奶粉」也不可能值得信任。
辦教育的,難道教人「不講大話」真的那麼難嗎?
也許只是我自己「滿肚子不合時宜」而已。第一次拿著教員證踏進課室是1987年,最後一次以教師身份離開課室是2007年,足足廿年了,是不是時候要退休呢? 還是應該引用金融界的術語:不要阻人發達….


[1] 《教育、考試、誠信》信報, 201171 日星期五《教育評論》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