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人忽然創意無限地在講「美國總統選舉也是間接選舉」,因為當中涉及一個所謂「選舉人票」的問題。就是每個州按人口比例和其他標準、設定有多少張「選舉人票」。當該個州的選民經已投票之後,那幾位「選舉人」就會投下手上的一票給選民選出的候選人。於是有些人就煞有介事的強調「美國總統選舉也是間接選舉」云云。
於是這種無中生有的間選方式也就引用到香港的特首選舉裡來,讓一千幾百個「代表」,替香港市民「選」出一個特首出來。還興高彩烈的說這是「很民主的選舉」。
這種鬧劇在社會各界不斷努力澄清之後,花了大約十年吧,終於都讓市民明白「美國不是間選」。當中的關鍵在於「選民投票之後,所謂代理人必須按結果投票而不能自己作出任何其他決定」。
在社會耗費了十多年的精力之後,新的鬧劇又來了。就是又有人很有創意地說「民主是一個篩選過程」,於是乎「候選人必須要有預選」。這個鬧劇的要命地方,是在於「字面上沒有錯」,不像先前的「間選」問題,連字面也錯了。
但字面沒有錯就是對嗎?
又是很久很久以前,又已經指出了這個說法的無聊地方,是在於「定義」。
俗語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總的來說沒有錯,字面上對嘛。但總不成「自由推理」變成「女孩子到了適婚年齡就不管是阿豬阿狗都要嫁」吧?
這和盲婚啞嫁又何分別了? 盲婚啞嫁也還算有良心的了,有些人索性把女兒定個價錢,「賣給人做老婆」也可以是「嫁」的一種噢!
明媒正娶、收足禮金,這個還不是「嫁」是什麼?
算個什麼? 就是魯迅筆下所指的「封建吃人」囉! 都說太平盛世沒有魯迅的市場,看來真的一點不假。但不知怎的,就是有一班「不肯好好讀書」的小朋友掛了一個橫額出來,寫着「鐵屋吶喊」,哎呀,又是誰人不讀書了?
好了,明白了定義很重要,到底這個「字面正確」的所謂「篩選」又是錯在什麼地方呢? 練乙錚和一眾學者都講得很明白的了,也又不來嘮叨什麼啦。但那是「書生論政」,搔不着癢處。因為對於一些從來都沒有見識過民主為何物的人,要跟他們討論民主的精神,這個還不是書生論政是什麼?
叫對牛彈琴嗎?
要講,就要講一些「那些大爺們」可以理解的東西嘛。
例如,這一個「選」字,在以前男人還要拖着辮子的時候,叫「皇帝選妃」:美女們一個一個的排隊面聖,「由主子挑選」。此謂之「古時的篩選」。現代的篩選,也還是美女們一個一個的,排好一隊,也又是「由主子挑選」,不過這主子不叫皇帝,叫「光顧夜總會的大爺」。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不難明白為何有些人總會認為「民主也是一種篩選」了吧。
因為在某些社會,只有主子和奴才、大爺與下人,從來就沒有什麼「人民」的嘛。在沒有人民的社會,不是這樣篩選,你又想怎樣篩選了呢?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是怎樣篩選的呢? 其實邏輯上沒有分別,都是一個一個排好隊,讓「主子」去挑選。之不過,主子是人民,排隊讓主子篩選的,叫做「候選人」。
好了,明白了這個,相信對於所謂「民主也是篩選」總會有多一點了解吧。
但往後還有一些細節要斟酌的,就是「有人從中作梗」又會如何?
例如從前有一位大美人叫王昭君,本來要選妃不難,但不知怎的是家境清貧還是臭脾氣,「不肯買通小太監」。皇帝太忙,沒時間自己看看候選妃子,於是着太監「先拿個寫生來篩選一下」。太監就看誰的油水厚,就着畫師把誰人劃得好看一點;於是貨真價實的昭君只能淪落為「和蕃」的材料被「嫁」到匈奴去了。
因此到了今時今日,還有人要鬧着玩這種「篩選」的玩意,除了「主子與奴才」的關係之外,應該還有一種「從中作梗的小太監」。要不然,讓人民真正做主,自己看、自己挑,又有何不妥了?
當然也又還有人要「死撐」的,例如「質檢當局」總會說「食物有毒的話,總不能讓它流通市面吧」。對呀,「講」得沒錯。不過假如講就有用,那就不用香港要「奶粉禁運」吧? 這個「深層次矛盾」不獨香港才有。因為很明顯,「質檢當局」的官員,不是由「人民」這個主子「篩選」出來的嘛!
要是人民主子可以拿黑心食物來篩選質檢官員:出一件事就殺他媽的一個狗官,又看看還會不會有人還要到外地搶奶粉呢吓。
這種對篩選的說法,相信有些人會容易聽得明白一些吧。還能留着自己一個人頭的,當然不想自己的人頭落地,那當然就不能讓人民當主子啦。反過來看,要是自己對得起天地良心,那又要怕什麼由人民來篩選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