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中越戰爭,打不完

習近平搞邊科? 想發動第二次中越戰爭嗎?
看來真的正有此意。但要講出個來龍去脈,不太容易。或者借「鄧小平」來說明一下:若果沒有1979年的中越戰爭,中國也不可能推行改革開放。
這個講法有點唯恐天下不亂,但這個推斷非常合邏輯。以下慢慢道來。
首先由中國處境講起。
最近看國內的所謂「反貪腐」大動作,看來也頗有「帝國中興」一類的電視劇氣味,不過要是習近平只是想抄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來讓大家高興一下,那麼餘下的「手尾」又真的不知可以如何「收科」。而其中一樣最頭痛的,不是國內的問題,而是國內問題所延伸出來的國際問題。而當中最為「惹火」的,就是「南海問題」。
先說一下這個二月河的《雍正皇帝》,那是由中國作家凌解放以筆名二月河寫成的小說。其後由中央電視台拍攝成雷視連續劇《雍正皇朝》,在1997年首播,成為全中國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紀錄到目前仍未被打破。
當時的「打破收視紀錄」,自有其歷史背景:就是中國總理朱鎔基剛剛上任,打出口號要「抬著棺材」去推行「新政」,以示「視死如歸」。所謂新政,其實也新不到什麼地方去,正正就是雍正皇帝的「反貪腐、救滿清」的同一套路而已。而中國老百姓居然拿1997年的中國境況和幾百年前的滿州韃子皇帝時代「對號入座」,認為朱鎔基是「雍正再世」的好皇帝,那又真是甚為可悲。而更為可悲的是,以前中國人的歷史書,都把滿州韃子寫得一文不值,尤其是雍正皇帝,罪名是「大興文字獄」。於是乎在中國知識份子之間,雍正就是中國文化的頭等敵人。而若非如此,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口號就不可能叫得如此響亮。而居然在國父推翻滿清帝國之後不到一百年,「中國人」就來「思念前朝」起來了!  這個「歷史反彈」的追捧對象,居然是雍正皇帝,不知國父泉下有知,會否「激到生蝦咁跳」。
原來中國人的所謂「希望」,居然是寄託在一個專門屠殺漢人的滿州韃子皇帝身上? 這個「歷史拐點」的反思,就是「中國的貪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問題」?
所謂反貪腐也者,老百姓早就看穿:從來都只是「派系鬥爭」而已,那有真是反貪的半點意圖? 今天一個派系上台,就對之前坐大的派系進行清算。所謂反貪,也只不過是其中一樣最方便的藉口而已。要是民間也有人想插手其中、例如宣傳依法治國、要求官員公開身家這種最起碼的公民活動,理論上來講,應該是習近平的朋友而不是敵人才對,但後果居然是要落得比「貪官」更可悲的下場。在一個號稱「關係到每一個老百姓的根本利益」的問題上,唯獨就是沒有老百姓置喙的份兒。這種所謂「反貪腐」的把戲還有誰會相信?
但即使沒有人相信,戲也得照樣演下去,這個才又更加可悲。每每想到這點,就不由得悲從中來。夜闌人靜之時,反思一下到底往後世局如何發展下去。
再從鄧不平的改革開放談起。
其實鄧小平的「復出」,有點近乎歷史必然。對於1979年以前的中國,香港的所謂「愛國份子」從來也就沒有半點留心過。如果有時間,大家最好認真的看看書:1956年,作家老舍寫成的話劇版小寫《西望長安》。那是文革之前十年的事了。
故事是什麼?
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就是一個什麼背景都沒有的騙子,冒認了戰爭英雄、國家領導,一路行騙撈好處,一直撈了三年才被「識穿」。至於為何可以有這樣的「鬧劇」出現? 老舍倒是一個文人蛋頭,當時還替「國家」開脫,說「那時候的人民都特別老實,特別崇拜英雄,騙子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結果老舍在十年後的文化大革命之中,被屈成反革命份子,最後到投湖自殺。其實老舍可以有什麼罪名非死不可? 就是提醒老百姓,要用常識和常理去「提防騙子」,而「騙子」的出現身份,竟然可以是「戰爭英雄、國家領導」
所謂「騙子」的出現,其實早在共產黨建國不到十年就已經如此普通,那麼往後是漸趨式微還是越演越烈,大家心照了吧。而香港這邊居然也「很不識趣」,台灣的電影公司請了香港影帝譚詠麟1981年演出了一部幾乎情節一模一樣的電影,叫《假如我是真的》,故事說是「反映在文革期間的種種官僚特權、走後門等荒謬情況」,而這部電影,很快就被香港政府定性為「禁片」理由是「影響與鄰近地區關係」。
到底「鄧小平復出」和「文革」以及「騙子」之間又是一個什麼關係? 其實《假如我是真的》經已講得清楚得很,就是「貪腐與特權,足以亡黨亡國」。至於這個情況,即使在文革期間的所謂「最純粹的共產主義時期」,完全沒有半點改變。
而這又和「中越戰爭」又有何關係?
「中越戰爭」可能對絕大部份的人都比較陌生,大家可以重溫一齣舊片,1984年推出的,叫《高山下的花環》。假如連這套電影也不認識,那麼起碼電影主題歌是《血染的風采》就不可能不認識。那正正就是1989年天安門前的學生,在蒙難之前特別叮囑將錄音帶送到香港來播放,用作日後紀念他們的殤逝,從此每年維園都會唱起這曲。歌曲原本是用來歌頌在「中越戰爭」之中為國捐軀的軍人,而天安門的學生,很天真地拿來「自況」,說要為共和國準備捐軀了。
《高山下的花環》講的是「中越戰爭­」,但當中尤其「一針見血」的,也又是種種中國的貪腐情況。例如在戰爭的關鍵時刻,先頭部隊與敵人的重裝備部隊接觸,短兵相接的時候,才發現手頭上的炮彈都是「廢料」,只是印滿了文革口號的宣傳品。於是乎戰士幾乎要和敵人徒手肉搏。想要緊急召援,原來後方的熱線電話被國家領導佔用了,是國家領導的老婆打電話來糾纏、不要把當兵的兒子往前線去送死。最後前線人員當然只有彈盡糧絕「壯烈犧牲」的份兒。
因此從這個側面可以看得出,假如1979年鄧小平不是發動了「中越戰爭」,並且順手踢爆「文革是一場騙局」,又那會有全國上下一心,支持他的「四個現代化」? 而當中的「國防現代化」,基本上就是用來清除文革勢力的。 可見「中越戰爭」,基本上是鄧小平用來踢爆文革「騙子」的手段,讓國民(尤其是軍隊)清楚看穿:政治上的大話,救不了他們的小命。
換言之,由《西望長安》時間算起來,在共產黨建國之後不到十年,貪腐就已經是大問題;文革打着反右反貪的口號,只是帶來了更大的問題;而鄧小平踢爆文革的大話,原來又是要靠反貪的口號。而改革開放的「後遺症」居然原來又是更大的貪腐 (六四時所指的「官倒」現象)。而之後到了朱鎔基,居然要在1997年借力用上了雍正皇帝的封建帝皇思想來反貪腐了!
那麼又是物換星移,又再過了十多年,情況好轉了嗎?
先前都寫過了《香港華潤案勢牽中共黨國根基》,墨汁未乾,中國和越南就在南海「水炮互射」了。
看來,每一次中國內部出現了重大的「貪腐問題」,中國和越南就會打得起仗來。今次….. 看來也不例外。
而在南海和中國有過節的國家,幾乎包括了「東盟」的所有成員,因此東盟早在2002年經已和中國簽署好《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確保大家不會「擦槍走火」。而其中有這麼一條: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議,而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那麼到底中國有沒有按照這一條規定,和越南「友好磋商和談判」呢?
今日(2014516)占飛在《信報》的文章《越南:太平洋的烏克蘭?》講的,就是中國和越南在南海的事端。而當中提及:據說,越南黨領導人曾要求訪問北京,與習近平會晤,但中方拒絕了這要求,越南領導人因此很尷尬。
假如這個講法是真的,那麼中國很明顯是沒有依從自己經已簽署的國際公約來處理越南的關係。
而中越兩國就南海領土問題的上一次公開表態時間,經已是2012年的事。當時東盟在柬埔寨召開會議,公開表示「東盟將和中國直接談判南海事宜」,並且「不打算將南海問國際化」亦即不引入美國和日本等非東盟國家參與談判。其後越南國防部長阮志詠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也重申立場「中越兩軍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使用武力」。再其後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在出訪新加坡時,也作出同樣表示。
反而在中越雙方就中國鑽探油井一事發生「水砲事件」之後,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參謀長房峰輝,就事件表示「中國在自己的領海內打井,完全是一種正常的行為」。
換言之,對於「越南想和談,但中國不理睬」這一個講法,看來不假。
或者可以這樣說吧:越南,又倒楣了。
而中國和越南的戰爭,不知要打到何年何月去。而我在20137月,就己經分析過中越兩國幾千年來的關係,大家有空可以重溫一下:讀《南越國史》有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