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蘇聯解體:金融風險的說法

先前也有提及,為何中共對佔中這回事十分在意[1]。假如真的有留意蘇聯解體 這件事,中共的確不能不從金融穩定這一點來拼命謀求自保
上次講到蘇聯解體只是一個虛幻的破滅[2],其實和所有經濟學家的見解也沒有任何分別。就是世界上沒有所謂獨特的經濟模式 、及至沒有獨特的社會模式 這回事[3]。因此一個蘇維埃政體的宣傳,認定它自己才是唯一正確的政體選擇時,只是一個吹得特別大的泡沫而已。而對於「出路」的問題,竟然會是「盡早處理金融系統」..[4]

因為經濟乃是自然現象,不會因為人的主觀意願而改變客觀事實。政治的作用,只在於調節當中所引起的負面後果而已。而西方民主政治的成功,在於它能保障個人權利不因種種適應而受到無理損害,因而人民都願意通過合理的協商溝通來共同作出改變。因此先賢盧梭能推論出《社會契約論》。這個其實不是哲學創意、而是科學發現而已。
而假如一個社會,它的政治制度不能回應現實世界的經濟衝擊,又或者只是能作出看似回應的姿態虛晃一招,又會發生什麼事?
先前已經詳細分析過蘇聯解體前的種種經濟和社會情況[5],今次集中說明 金融風險對它的影響,讓大家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一下,蘇維埃體制在不能管理好自身的經濟同時、也受到國際經濟周期的直接衝擊[6]
其中一個蘇維埃政體不能回應的主要原因,正正就是政治凌駕經濟的盲點。當一個政府認為自己可以駕馭一切的時候,正正就是它最脆弱的時候,尤其因為對某種唾手可得的資金來源過度依賴的時候,這個幻覺就更加會令它目空一切。
假如這個時候,這種收入來源出現重大變化,除非這個政府能盡速回應,否則崩潰是必然的後果。這個就是「金融風暴足以推翻前蘇聯」的一個看法。
根據引述英國石油公司2012年的報告,前蘇聯在1970年代的興盛以及1980年代末期的經濟凋零,都和國際石油價格變化有關:

按:英國石油公司2012年分析,按2011年價格計算
這個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變化,正正就是從1973年以色列的第四次中東戰爭大勝展開序幕。中東國家其後向以色列的盟國開始了石油禁運,西方國家經濟因而大受打擊。
而蘇聯作為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國之一,就因而坐亨其成。油元收入的大幅增加、以及中東盟友的經貿加強合作[7],都令到蘇聯的全球霸權地位極速提升。
而就在這十年期間,與油價天比高同時出現的,是前蘇聯擠身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產量比起沙地阿拉伯、伊朗、和美國,都還要高出一線,達到超過每日1,200萬桶的水平! [8]

挾此強大國力,蘇聯自認全球第一強國自然無可異議。而就在這個時候,蘇聯目空一切,按其「大國崛起」的邏輯向外擴展它的「成功模式」,在「強勢集權」的總書記布里茲厘夫的領導下,很快就做錯了兩件事:
1.   武力維穩: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企圖一併完成前帝俄時期未竟全功的中亞霸權,並且企圖制止在伊朗發生的伊斯蘭革命反抗力量向蘇聯的高加索地區擴散;
2.   軍備競爭:自認錢不是問題而接受了1981年上台的美國總統列根提出的軍事挑釁,意圖在外太空開發和軍備競爭上,重奪領導全球的先進國家榮譽
這兩件重大戰略錯誤,令致前蘇聯的經濟力量受到空前壓力。而到最後,唯一能支撐的,就只有高企的油價。不過這位「強勢領袖」在1982年忽然病逝,就令致蘇共發生很尷尬的「強人後遺症」,沒有人可以出來領導「善後」。也令到蘇共更加依賴狂泵石油來支撐局面。
而其後在1987年發生的黑色星期一,從後果來看,就不止是華爾街金融風暴這麼簡單了。因為那一次的金融風暴,引發了全球經濟萎縮的後果。而國際油價,就從這個轉捩點最高的100美元一桶,直往下插水向60美元摸低! 換言之,前蘇聯的收入,按價格大幅縮水接近一半,再加上全球經濟蕭條,因而工業需求下降、石油需求也下降,蘇聯的石油亢奮,變成石油惡夢。而與此同時,阿富汗戰爭和對美國的軍備競爭,已令到蘇聯國力消耗殆盡。
比較美國的所謂「二世祖」經濟,金融時報數據有以下的圖表(2012年12月28日):

美國在海灣戰爭之後一直都是「大花筒」,由克林頓艱苦經營賺來的「平衡預算」開始走樣,直至2007年次按危機「爆煲」的情況下,聯邦預算變成接近GDP 13%以上。不過美國佬有本事「印銀紙」通過量化寬鬆來渡過難關。其後雖然不濟,但仍能快速復甦,而財政赤字回復到可以維持的地步。
而前蘇聯就沒有那麼好彩了。我之前也詳細說明,蘇聯的經濟,其實並沒有和世界經濟分隔開[9];在1987年的全球金融風暴發生後,加上油價下滑、石油需求萎縮,前蘇聯的赤字升上了 GDP 11.5%的高位,連麵包和牛油的供應都成為問題! [10]
不過前蘇聯沒有全球金融市場的席位,想學美國佬靠「舉債度日」,也不可能! 結果是蘇聯的政治和經濟改革就因此而被迫發生了。
對於前蘇聯的解體,與其找藉口說是西方輸入震盪治療的陰謀,那倒不如說是前蘇聯在金融領域的落後,根本沒有辦法想得出自己如何回應金融風暴對經濟的衝擊罷了。
戈爾巴喬夫所謂最大的過失,其實只不過是想學習同期的世界 領袖,包括美國的列根和英國的戴卓爾,通過私有化來解決蘇維埃政體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釋放生產力! 原理其實是簡單到不得了。而當時中國的鄧小平,在經濟領域上所做的功夫,難道又和蘇聯有很大分別嗎? 當時戈爾巴喬夫的顧問正正就在巴黎我校講學,解釋為什麼不能照搬中國鄧小平那一套。而言猶在言,人就已經變成政治難民。
而直接導致蘇聯解體的,真的不是外來力量,而是在種種變革當中,蘇共的精英看到前景的變化。為了維護舊秩序和舊利益的蘇共黨中央人員,被迫發動兵變之後,發生了禁箇總書記的鬧劇。而在政變失敗之後,蘇共的精英就只有兩個選擇:一是隨着蘇維埃的自然消失成為歷史的註腳,二是集體跳船,共同創建一個沒有蘇共包袱的新天地…… 而權利仍然由他們分配 [11]
所謂通過私有化來瓜分國家資產這回事,其實也是按照當時的權力分佈來進行的。所謂經濟寡頭,其實又有那一個鉅頭不是和蘇共權力核心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呢?
而歸根究底,佔中之所以令到中共不能安心,或者誠如耶魯學者所言:金融改革是唯一的出路[12]。因為 在中國消耗完低價勞動力之後,經濟動力將無以為繼。而中南海不是不知道這件事,而是打死不肯承認,改為稱之三期叠加而已[13],[14]。這個情況,和蘇共依靠油元來支撐國家經濟,又有何分別了?
而正正就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機,香港作為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樞紐,居然要為政制改革這般雞毛鴨蒜來佔中? 這又如何避免火星撞地球! [15]
不過有一樣情況和當年的蘇聯一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就是中國的極嚴重貪腐問題。
前蘇聯雖然也有貪污,但政府的技術官僚和軍隊骨幹,基本上都是可以信賴的。因此在國家的政治體制出現了雪崩式的潰敗之後,政府的功能以及國家安全的功能,還是能維持下來。
不過反觀中國,除了可以出現蘇聯式政變之外,反而看不出有任何能幹廉潔的軍隊和老實的公僕可以出來主持大
至於中國的金融情況如何, 那就由大家自己去研究一下好了.....起碼中國沒有前蘇聯的石油資源




[2] 網誌 2014811 再論蘇聯解體 - 幻滅的空虛
[3] 《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八旗文化出版, 20107;作者陳志武, 耶魯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
[4] 同上, 結語 發展金融證券是中國唯一的出路
[5] 網誌 2013127 【蘇聯解體的說法】
[7] 網誌 2013727 【三論埃及】
[9] 網誌 201326日【蘇聯解體如何嚇怕了中共】
[10] P. 234, Soviet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1985-1991, Stanley Fischer “Russia and the Soviet Union Then and Now”,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24077, May 1992; Chapter URL: http://www.nber.org/chapters/c6021
[11] 網誌 201324日【蘇聯解體 蘇共的集體跳船自救】
[12] 《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結語篇
[14]另外可看看網誌201462日【為什麼梁振英必須硬推新界東北發展】
[15] 網誌 2014718日《為什麼中共怕佔中:金融數據的啟示》

3 則留言:

  1. 多謝你的文章,令人大開眼界
    請問你人民幣國際化也是金融改革一部份吧,為什麼外國央行會接受人民幣互換?是因為外國對人民幣,甚至中國有信心?有強國人甚至認為人民幣能有大量國家資產支持,比美元更可靠,有這可能嗎?謝謝!

    回覆刪除
  2. 這個問題不是表面那麼簡單,單對單或數個國家之間直接兌換不是問題, 但作為國際結算貨幣, 使用量是一回事, 能否接受國際結算的規則和標準, 這就難了, 這涉及到國家內部能否接受匯率及利匯按市場供求決定, 看來中國受不了

    回覆刪除
  3. 謝謝你的解答!!
    本人愚笨,以前在強國工作,微博上看到一些自稱讀金融工程的,形容中國以後會開放資產給全世界投資,例如中國鐵路總公司會全球IPO,吸引西方資金(必須)以人民幣入股,藉此加速"賣"人民幣,兼且填補如此嚴重的債務。
    一直覺得不可能這麼簡單,外國人會對中共的承諾有信心?中共會甘心被外國控制國有資產?
    看過你所有鴻文,我想以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