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經民聯代表團到了北京朝聖,取得「御旨」謂:香港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經濟,因為只有繼續發展經濟,才能改善民生,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噢,這句說話聽了十萬八千七次了,不過對於一個新興經濟體向一個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自由經濟城市談經濟,也挺有趣,而當香港的貧富懸殊快要爆煲的時候還在講這個,算是「贈慶」乎?
美國的大亨講過一句也同樣有趣的說話,就是「華爾街是一個很有趣的地方,有些人由司機接送他們去請教坐地鐵上班的人,學習如何賺錢」。試想想畢菲特什麼時候要靠華爾街那班炒家替他賺錢的耶?
他老哥半張迷魂債也沒有買過嘛。
「發財有道」,就是這麼簡單。因此當畢菲特見到自己秘書交稅的比例比自己還要高的時候,二話不說就向總統自首,要求提高有錢人的稅率。你以為他是傻的嗎?
皆因這位老江湖明白一個最顯淺的道理:這種不平衡狀態不能長期維持呀!
要是他真的關心自己的安危,就應該盡量避險嘛:快刀斬亂麻,與其爆煲不如自首。正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見到火頭還不救火嗎?
表面還要裝個義正詞嚴的「社會公義」,買了保險再賺口碑,這個才叫聰明嘛。
回頭一看,中央領導人話猶未完,香港政府清潔工和外判商就一齊約定五一勞動節,到政總外面紮營,實行「勞資和諧」,一齊和政府「拼經濟」去了。皆因在最低工資實施之後,政府的外判清潔合約原來沒有「與時並進」,而是維持原來的成本預算。看來這個「外判變剝削」的絕世好橋,不是李首富的獨門秘方了。而碼頭工人的人工比英國佬當政時期還要低,這種狀態又可以如何長期維持?
如此光境,很難不令人懷念前朝英國佬的德政 (或者說他們的聰明吧)。這又怪得了誰? 中國人現在還在盲搶香港人的奶粉,你問他們的領導人如何為之安定繁榮,他可能只會遞一個奶樽給你。
隨手翻一翻2011年的人口普查報告,發現香港的人均收入中位數比起2001年,增加了大約一千大元
(2001年是11,000, 2011是12,000),但按2011年物價計算,亦即扣除通脹之後,實質收入是下降了而不是上升了 (2001年是12,380, 2011 年是12,000)。換言之,香港整體打工仔,沒有因為近年的經濟復甦而得到任何益處,反而情況比起十年前更糟。至於香港
GDP 增長,從統計數字看,十年來按人均計算應該已是增長了44%。於是日夜打拼的打工仔不能不問一句:財富增長?
去了那裡?
物價和樓價倒是升了不少。此消彼長之下,惟一有所增長的,除了怨氣,沒有什麼了吧。
再看看港英政府一向賴以維穩的「屋仔主義」情況如何。
按經濟者王于漸教授對香港房屋供求的研究顯示,以上的外圍因素加上本港人口密度高而形成的「住戶與住宅單位比例」,在90年代開始維持在1以上:由1971年的0.78升至1986年的0.97,再升至1991年的1.09,也就是住戶數多過單位數。最近這二十年雖然供求條件有變,但這個比率維持在1.08-1.11之間。
光是看見王于漸教授所顯示的數據,其實自中英談判被鎖死不能多賣土地的情況下,香港社會已一改七八十年代的情況,住屋單位的數目低於住戶數目。因此才又會有「上樓難」的情況出現。面對這種情況,樓價不是「乾炒」才怪。因此這個爆煲的死循環才會不停僵屍復活嘛。
如此折騰,試問香港的「有生力量」可以如何安心「拼經濟」呢?
因為拼了也是白拼嘛。
其實經濟學上面有一個也是很顯淺的道理,也又是「搶奶粉」的三聚氰胺腦袋想炸了也不能了解的。那就是「財富再分配」的概念。即使從絕對自由的經濟概念來看,應該是最有意願支付成本的人,就會得到最大的資源分配,這樣才是資源的最大運用。假如這種自由流通的平衡狀態不存在的話,這個經濟系統肯定不能維持。
且看單是一位「四叔」,就已經坐擁4,000萬平方尺的「農地」,但仍是閒在那裡曬太陽而沒有租給農民種田,除了「評估升值」之外,實際經濟產出是「零」;而平均成本價是一百大元。另外望樓興嘆的一大批無殼蝸牛,即使如何有生產力,卻需要支付的「尺價」是起碼一萬元,否則無從「安居樂業」。很明顯這個遊戲只是一個純資本炒作,真正搞生產的人根本完全沒有活動空間。因此什麼創意產業啦、傳統工藝啦、服務行業啦、得個講字而已。所搵「覓地難」,不用四處找了吧?
土地原來真的不缺。
假如「曬太陽」也是一種經濟生產的話,香港應該會是世界上最好賺的「曬太陽中心」,看來香港應該大搞太陽能發電之類才對噢。至於今次碼頭一鑊粥的最新笑彈打工皇帝,因為護主有功,人工方面錦上添花加了23%,但仍然死口咬定,打工仔的人工不能加超過20%。香港人看來有點精神分裂了吧?
如此這般的「拼經濟」,又豈止一句精神分裂了得?
真正拖垮香港經濟動力的,其實就只是一句:資源分配不平衡。真正創造香港經濟動力的人口,根本得不到所需要的經濟資源。沒有投入又那會有產出?
別開玩笑了吧。
至於一肚怨氣會「谷」一個什麼東西出來?
相信藝術家的社會觸角比起任何人都來得銳利。例如十年前有句口號:地產龍頭!
得西九者得天下。而今西九建成,又是偌大的空地在曬太陽。於是「有心人」就創造了這個「藝術作品」讓大家了解一下,到底一塊曬太陽的空地最適合用來做什麼。就是「承載一肚怨氣的後果」。
不過這位作家美國佬 Paul
McMarthy 好像沒有寫中文下款的習慣,大家可以替他出個主意。例如「拼經濟?
食啦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