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元旦遊行與新年願望

新年願望人人都會有,例如祝願世界和平之類。有良好意願當然是好事,之不過「願望」這回事,如果沒有一個具體實行的計劃,最終也只能留待來年循環再用,而仍然保持是一個良好願望。之不過,今年要達成什麼目標,也又可以免提了。
而今年2014年的元旦日,香港人也又再一次表達出一個良好願望,就是「爭取真普選」。不過相比較去年2013年元旦,情況甚為古怪。
2013年主辦者聲稱有13萬人上街,但反觀2014年,即使是主辦者也只能聲稱有大約3萬人。而港大統計則指只有大概不多於1.6萬人出席。連警監會在現場全程監察,也只能說是「歷年遊行最暢順」,真的有點啼笑皆非。
主辦者倒也甚有創意地作出「註解」,就是「遊行已不足以洩憤」。這個講法十分有創意,不過對於解釋現象,則十分牽強。假如2013年的現象是香港市民不滿意梁政府的施政,那麼難道以後是沒有人遊行才是天下大亂? 又很難令人信服嘛。
如果按「議題」來分析,2013年的口號的確是比2014年多,雖然表面上,「民陣」的口號只有一個,就是「行騙長官下台」,不過從遊行群眾自己打着的旗號來看,的確是百花齊放,因為各人都各自有不滿,因而「匯流」成為一個龐大的人龍,這個反而比較可靠。
反觀2014年的元旦遊行,議題就單薄得多。民陣選定的口號是「立即落實真普選,公民提名無篩選,落實普選勿推遲」。
而當中的所謂「真普選」,也同時配合「佔中預演」,以及由「佔中」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中心以及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安排「元旦民間全民投票」:以流動應用程式、網站和票站,讓所有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投票,表達自己對普選議題上的意見。
那一個「投票」,某程度上來說也可以是一種「公投」的預演吧。雖然設計上限是八十萬,而且講到明是實驗性質:讓市民藉機會熟習電子投票操作,為日後的普選方案「公民授權」做測試。
最後的測試結果是:只有大約6.2萬票! 這個「落差」比起遊行人數更「慘淡」。因為遊行人數還可以死撐是人手點算問題,還可以企硬有去年1/10 的成績,不過網上登記則出不了花樣,而「達標」真的不到設計目標的1/10
是否今次又有黑客搞破壞什麼的? 而即使有人想搞破壞,影響又有沒有這麼大? 很難解釋吧。
不過有一點是今年比去年甚至之前的遊行都明顯的,就是即使這麼「微型」的活動,「內部衝突」仍然是非常突出。
例如社區組織協會幹事蔡耀昌,遊行期間被一大群打着「反赤化」旗號的「同路人」攔截叫罵,最後要勞動到警方解圍,跳上的士離開,完成不了遊行活動。而早在活動開始前的一段時間,學民代表黃之鋒和民主黨元老張文光在商台節目《左右大局》裡面,就「公民提名」還是「但求入閘」一事互相譴責鬧得不歡而散。而民主黨在遊行當日,也只是集中搞「派發路姆西」而沒有就「公民提名」表態。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倒是在事後澄清立場,就是「贊成公民提名,但這並不代表沒有公民提名就無法實現普選,只要確保“低門檻”,讓不同政見的人士有機會參選。」;可見這個「議題矛盾」,應該才是導致缺乏凝聚力的主要原因。
假如將焦點校正在「議題」,相信這個「缺乏凝聚力」的問題可以更加清楚。在「全民投票」的選項上,總共有三個:
命題1  行政長官提名委員會的代表性應予提升
命題2  行政長官的提名程序不應設篩選機制
命題3  行政長官的提名程序應包括公民提名元素

第一個選項是「問都多餘」,因為即使是北大人也在頭痛這個問題,而政府的咨詢也將「提委會代表性擴大」擺上了議程,問題明顯不在於「應不應提升代表性」,而是「應如何提升代表性」。這是第一個「焦點模糊」。第二個命題是「不應設篩選機制」。這個也又是焦點模糊,因為即使是劉慧卿的事後澄清,也和民主黨的立場保持一致,那就是「要求低門檻」而不是要求「沒有門檻」! 至於「篩選」與「門檻」的關係可否直接比較? 這個又是令人摸不着頭腦的東西。
最後一題算是「靠譜」一點了,不過也又不是學民原本的訴求,因為命題只是點出了要有「元素」,但何謂「元素」這個可又令人要隨意忖測的東西,又算不算是一個「問題」? 因為即使是基本法委員會的譚慧珠也認為「公民推薦也並無不可」,那麼「推薦」又是否經已滿足「元素」的要求?
因此即使是「投票結果」也不可能得出任何具體的方向出來。因此可以看得出,這次所謂「公投」是如何違反真正公投所應具備的最低條件,就是「議題清晰」。
大家可以比較近乎同期的「瑞士公投」(20131123),是呀,又一次公投呀,瑞士嘛,「只不過有795萬人口」,和香港差不多而已。而該次公投的議題是「限制企業主管年薪不得超過基本工人薪金的12倍」。夠精準了吧? 登記投票人數是選民總數的53%,形成合格投票;而結果是65%反對,形成合格決議,議案被正式否決。
為什麼人家做得來,香港做不來? 人家真的是在搞公投嘛。起碼知道一個公投的議題要求什麼標準。因此我在早前的文章都已經指出:香港的所謂「公民提名」只是一個「偽命題」。因為需要有具體方案來處理的,是在於《基本法》對普選的條文和設定。

因此政改要是能找得出一條生路來,不是在於香港市民有沒有良好願望,而是在於各政黨有沒有提出可行的措施和細節。

假如民主派認為「北京不應搞二元對立」,那麼香港本土的訴求又能否採取相同的「不搞對立」原則,具體整理出一個令到提委會增加代表性的方案出來呢?  假如沒有符合《基本法》的可行方案,也沒有修改《基本法》的可行方案, 那麼口號再多,也都只是「新年願望」的一種而已。

對於元旦遊行人數暴跌的原因,我的看法比較簡單直接,就是林鄭及時開展政改咨詢,並且將提委會代表性一事擺到議程上,但「並沒有讓梁振英站台」。因此在元旦當日還要叫嚷過時口號的,實在叫座力有限。

林鄭,你好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