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為什麼中共怕佔中:金融數據的啟示

先來一道開胃菜,醒醒胃口。稍後才奉上比較重磅的主菜。

註: 主菜請看後續文章2014年7月21日《中國金融風險的由來
先前都提過了,中共基本上和極端資本主義差不多,信奉的都是「商場主義」。因此香港的「中環價值」完全接軌「蘇維埃」,基本上也不是什麼意外。(請看2014615日《解讀香港深層次矛盾:當「商場」遇上「公民」》
假如還不相信這種「共生關係」,大家請看看香港金融管理局最新的「溫馨提示」,就是「中國是香港金融穩定的最大風險」。
左圖是香港的按揭貸款歷年「壞帳率」,右圖是香港銀行貸款予「非金融機構」中的比重。綠線是「本港置業」黑線是「中國貸款」。

《南華早報》引述金管局陳德霖於2014714日的公告,指出香港銀行體系對「非金融機構」的貸款,中國部份由2006年佔不到有關貸款的10%,直線上升到最近的56%。至於香港人借錢買樓,則由2006年佔有關貸款比重接近30%逐步下降至只有14%
換言之,香港人存錢入香港的銀行,基本上是用來轉借給大陸非金融機構 (也因此阿爺不會包底還錢而有風險)。這個所謂「中環價值」真的對中國的關係比起對香港蟻民的關係為大。因此「中共與中環的共生關係」非常明顯,而這個數據是所有官方渠道都能證實的。
佔中? 即係擺明同中共個荷包過唔去囉,明未呀各位?
可能香港人真的買不起香港樓,起碼金管局的按揭壞帳率也顯示相同趨勢。香港銀行對於香港的按揭貸款「壞帳率」(看左圖) 跌到近乎零。換言之,需要在香港做按揭的客戶,基本上都很有錢,幾乎不會有壞帳。或者這樣講吧,香港人真的面皮很薄、沒有賴債的文化。
不過投放到中國的貸款又如何呢?  先看看金管局的詳細公告:
1A: 香港銀行體系的內地貸款按各類銀行表列(201312月底)
港元 
外資銀行分行
9,700
本地註冊銀行
8,300
本地註冊銀行設於內地的子行
4,760
總額
22,760

上述數據之中,由本地銀行以及本地銀行註冊的內地子行,佔總額約57%。總額中的「貿易貸款」約3,130億,亦即總貸款額約14%左右。
而下圖則可看到,借錢的非金融機構,其實主要是「國企」,佔接近50%
1B: 香港銀行體系的內地貸款按各類借款人表列(201312月底) ()
港元 
內地非民營企業
12,900
內地民營企業
4,880
非內地企業
8,110
總額
25,890

實在以上數據對香港而言是什麼一回事呢? 金管局就講得很「平安」,好像沒有什麼事一樣  business as usual,中環價值嘛。
之不過國際貸幣基金就「心裡沒有平安」了。
香港的銀行體系當中,「中國風險」佔了總貸款的19%,並且已就情況向香港金管局發出警示,而各大評級機構也指出是因為「中國風 險將會拖低香港貨幣的主權評級」!
實際上,這些警告也只是提及「直接貸款」的風險,大家心知肚明,這個還未包括其他機構或個人借入而用於中國的貸款。換言之,香港作為中共的「提款機」,這點是毫無疑問的。什麼「北水南調」? 數據看不出來。你講「自由行」嗎? 看來是毫子與金條的比例吧。
假如銀行體系還未夠精彩,大家再看看《香港交易所》就「股票市場」的數據吧。
交易所統計截至20146月底,中資紅籌及 H 股,佔香港股票市場總市值40%,而10年之前,有關佔比只是28%
而這個統計也只是直接的中資紅籌和 H 股,一般都是大型國企,而這個數字還未計算大大小小繞道香港「反手」持有國內業務的「民企」。
因此除了是「銀行提款機」之外,香港也是中資在香港進行股權融資的主要市場。因此香港和中國的所謂「唇齒相依」是很直接和緊密的金融關係。
至於是否有「北水南調救香港」這件事呢? 很耐人尋味。中國的憤青都是這麼講的嘛,因為阿爺都是這樣講的嘛! 不過數據上看不出來。看得出來的「相反」的現象,是香港南水北調撐中國。
也又是香港交易所的報告,不是民間杜撰。大家可以看看20142月出版的《現貨市場交易研究調查 2012/13》不過唔知點解只係提供英文版。
當中有詳細列明過去多年,香港證券市場的「資金來源」。

香港本地零售投資者的佔比,從2003年開始的34%一直被擠壓出局,去到2013年,只有大約18%。真正雞毛鴨蒜之至。本地機構投資者佔比也不見得好到那裡去,佔大約20%。券商的「自營」比重則倍翻到16%。至於境外零售投資者,從來也佔不過5%
真正「大軍壓境」的是「境外機構投資者」。佔比由33%,攀升到40%以上。
但這些境外構機的成份,中資並不是主導:

一直佔大頭的,仍然是英國和美國的機構。佔總比54%,如果加上歐洲,這些傳統資本主義大本營的資金,佔總比超過68%。中國大陸的資金,雖然是「大幅增長」,但佔比只是從7%升到11%,所謂大幅,只是基數低而已。
換言之,以上的統計清楚說明,香港的股票市場,和銀行系統一樣,都是中國企業的「提款機」。
不過這部「提款機」有一個很要命的事情,就是「不受中央管轄」。何解? 因為外國投資者不是對中國概念沒有興趣,而是要有香港的品質保證才敢買入! 因此中資企業都以「能在香港上市」作為「成功國際化」的考核。
也正因如此,在新一輪的國企改造方案之中,超級旗艦「中信集團」的2,800億元央企,是選擇「整體注入香港上市平台」、以蛇吞象的方式由香港上市子公司收購母公司,而不是反過來將國際資產搬到國內去上市。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327/18670471
到底是「北水南調救香港」還是「南水北調救中國」,看來所謂「心裡平安」,應該是「袋袋平安」才對吧。假如不能袋袋平安,那當然心裡沒有平安啦。佔中之所以迫得北京如熱鍋上的螞蟻,相信是「針拮到肉」的感覺。
至於佔中會否真的會出問題? 這個是「偽命題」。
香港人的示威從來都很和平。請試問自從1989的六四遊行以來,以至03年的開始的每年七一大遊行,總共打破了多少塊玻璃窗?
答案是「零」。
香港示威的和平程度,應該屬於舉世無雙。真正出現玻璃碎的,竟然只是由黃毓民向梁振英在立法會內擲出的一隻水杯!

! 幾鬼暴力吖你哋啲香港人!
真係唔該扯貓尾插贓都俾場好啲嘅戲吖唔該。
先前也分析過,中共沒有胆量在中環製造《天安門》一樣的流血事件 (201467日《香港前途大搏奕:佔中會否引起流血鎮壓?》,那是基於中共對自身經濟影響的考慮。那是從宏觀的角度出發。現在提供的是「微觀」的金融關係,讓大家仔細看清楚:我的分析不是空口白講的, 中共不會和自己的荷包以及賴以維穩的經濟利益過不去。
因此「佔領中環­」的真正影響不是會破壞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各國財經專家的分析都是相同答案。
佔領中環真正要命的,是讓全世界的投資者看清楚:中共在香港的「維穩力量」到底如何? 到底話事的是「國際資金」還是「維穩勢力」。這個才是重點。
中共怕的,是從此以後,要跟着香港的國際標準才能繼續享有金融優惠、而不能振振有詞謂「中國式崛起」可以東風壓倒西風。這個才是「心裡沒有平安」的夢魘。
先前已分析過「自貿區」的「國際接軌」問題。最近又來一輪新的「金磚開發銀行」部署,稍後逐件替大家拆解。


4 則留言:

  1. 朋友轉載,拜讀兩篇,寫得很有心機。如果可以,或者考慮一下將重要數據再整理,單表列出,把原有的資料放在文末供有需要者參考,整篇文章可讀性準可提高。請繼續努力!

    回覆刪除
  2. 好文章!!!點先可以阻止??

    回覆刪除
  3. 我看重點不是阻止不阻止的問題, 如果有錢大家齊齊搵, 河水不犯井水, 又冇乜所謂, 總之唔好 "又食又唱" 就得嘞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