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續:盾牌使用常識

冇人叫你學! 資料是公開的,不信,問問警察公共關係科。

昨晚的一小段意見,竟然原來也有不少回響,正負面的意見都有。不過所謂負面意見,都只是基於無知而來。也又真是可憐復可笑。孫子兵法始計篇有云:道天地將法。對於善意提點是否等如惡意挑剔,前線被打到頭破血流的人,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到底應否想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對於羅馬人的盾牌陣,其實香港警察學到十足十,因此是否要客觀研究? 簡直一字咁淺也。

例如長方形瓦片狀的盾牌,是防暴隊的標準配備之一。使用方法,同羅馬軍團一模一樣。有圖有證據,大家自己睇清楚:




長方形盾牌的使用,主要是用來構建一面流動的高牆。而所用物料,也是極之輕巧有彈性的塑料! 與羅馬人不同的,只是物料科技而已,現代有透明的塑料,因此盾牌比人更高,也不會阻擋視線。

至於中央把手部份才加上防護板,概念上和羅馬盾牌一模一樣。但由於面積實在太大,因此把手用雙手設計,雙手持盾,不持武器。

另一種細一個碼的方盾,基本上就和羅馬軍隊完全沒有分別了,可以一手持盾、一手持武器。不過都賣給國內公安了,香港不再使用:



不再使用的原因不是這個設計不好,而是警隊是通過「防禦與攻擊」兩種盾牌組合的隊形來擺陣。方盾隊負責防禦,而負責攻擊的是「圓盾隊」:



香港警察的圓盾用相同的輕巧透明塑料製成,不阻礙視線,同時也是「中央加固」的護手設計。

但由於體積細,行動更為輕巧:警員可一手持盾、一手持棍,快速進行衝擊。功能用於突破「敵人」的陣地。將「敵人」衝散、再由後面的隊友進行擒拿工作。

這種機動性較強的圓盾隊,羅馬軍制是編入為「輔助軍」auxillary,用於衝擊、突破或追剿。羅馬的輔助軍一般由蠻族收編而組成。而至於非常出名這種衝擊戰術的蠻族,應該是北歐維京族了。大家可以看看他們的圓盾衝殺是一個怎麼模樣。



至於盾牌的設計,當然是蠻族沒有「夾板」這種工藝啦,於是只用一大塊木板。但由於體積小,也不算笨重; 或者是蠻族力氣大, 笨重一點也無所謂吧。不過「中央加固」的設計概念,也和羅馬盾並無非別噢。也是盡量減輕重量、同時重點保護戰士持盾的手部位置。

因此對於所謂使用盾牌, 沒有裝備也沒有準備, 只會讓人生擒. 正如孫子兵法有云 : 小敵之堅, 大敵之擒也. 無奈。





盾牌陣不是亂擺一通的

剛剛看到金鐘的示威者,以為恃着胡亂自製的所謂盾牌,就可以衝開警察的防線。一看盾牌的製作和使用,差點笑個人仰馬翻:亂搞一通!

須知盾牌這件東西,其實本身完全沒有攻擊性,純屬「防衛」用途。但假如用不得其所,跟自殺差不多也。要做比較,就應該拿史上最強的盾牌陣來比較,就會很易明白。

羅馬軍隊的盾牌陣,應該當之無愧。

重點是:盾牌是大塊的長方形設計,理論上機動性很低。但物料極之輕巧,而形狀是瓦片,目的正正是搞「建築」。

例如下圖所示的「龜甲陣」。如此佈陣,才會令到使用「笨重型棒狀武器」的蠻族老鼠拉龜、無處下手。



至於所用物料,也是用來配合長期僵持,因此是「越輕越好」,但「既要輕、更要靳」,不是「硬鬥硬」。

羅馬人用的材料,其實是靳力極強的「軟夾板」!因此才會「打極都唔散」!

但夾板只是表層,中間還有玄機,就是「加固欄柵」。作用像「骨架」,也是用彈力較強的柳木或橡木製成,以方格組成。



至於盾牌中央,則以金屬或皮革另外加固,因為那是士兵的把手,在受到重擊時,假如夾板將衝力向後卸,士兵的手臂會受傷,因此盾牌只在中央加固,不會大量增加盾牌的重量。

至於把手,其實是一條長長的「橫桿」,士兵在休息或調動狀態時,手臂向下垂直,盾牌的最高點與肩膀齊口,拿着並不吃力,但可防突襲。



當準備組成方陣進攻時,士兵將持盾的手臂向上180度調轉,盾牌最高點變成與下巴齊口,士兵只要把頭略為縮低,敵人就只見頭盔與盾牌,正面沒有攻擊空間。只能從上向下敲打。因此在組成方陣的時候,後排士兵只須要將盾牌向上架起,保護前列士兵的頭頂。整個方陣就變成一部坦克車一般

至於列陣前進時, 並不需要即時架起龜甲的頂層, 只需要貼近敵陣才將盾牌舉起, 減省力氣



在組成方陣推進時, 也不會只有一排士兵, 而是起碼有幾排, 即使前排倒下, 後排可以即時補上, 否則一旦被衝破就會兵敗如山倒呀

一般蠻族的戰士,無論如何用狼牙棒擊打,也破不了這種陣式。這個才是真正的盾牌使用方法噢。

至於另外有一條皮帶,那是用來讓士兵在長途行軍時,將盾牌掛在背上,士兵無需浪費手臂的氣力呀。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焗釀磨菇:不能做早餐

台灣的選舉過後,要整理的材料太多,先餵飽自己再努力寫作吧。
早餐準備一個本來不難的東西,但竟然中伏了。
原本以為磨菇快熟,但原來這隻怪獸要接近三十分鐘才熟,結論是做晚餐還可以,要來個快靚正的早餐就免問。
做釀磨菇其實簡單到不得了。一隻 Portabella 大磨菇,把中間的腳拔掉,就有一個大窿可以把釀料填進去。今日貪方便,把晚餐吃剩的羊肉碎拿來做饀理。上面再灑一層麵包糠封面。


大磨菇用來燒烤的效果一流,但原來放到多士爐裡面,火力相差太遠, 要烤三十分鐘! 要命。
還好,肉汁都全鎖在磨菇裡面,味道還可以。但另一樣頭痛的是:磨菇原來要夾炭火的氣味才有它的smoky flavor,要是放在多士爐,太淡了,下次必須在磨菇先加鹽和香草黑椒「吊味」。



伴碟就沒有什麼難度了:蒜蓉橄欖油多士加蕃茄、生菜沙律,茄汁雜菜。這個隨意吧。
其實饀料可以很隨意,就看你雪柜裡面有什麼吃剩的東西。無賴起來,把午餐肉剁碎加芝士蕃茄粒一樣「好掂」。不妨試試。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從《出埃及記》看文明衝突在香港

2011享廷頓出版了一本書:《文明的衝突》[1],立即成為世界外交研究的重要著作。主要原因,是該書非常準確並且精簡地說明了一個眾說紛云的現象:世界地緣衝突的本質,一句說話就夠 文明的衝突。



而所謂文明,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價值觀」的組合;不同族群持有不同的道德和價值觀,因此在全球融合的過程之中,這就會形成衝突。很多時候根本講不上是誰對誰錯,因為衝突各方,都總會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一方。

但世上是否真的沒有「普世價值」? 這點倒是值得研究。因為假如世上沒有一套普世皆可接受的價值,那麼按享廷頓的分析,和平也就變成不可能。也許這也只是常識吧。

如果不是抽空來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參考《聯合國》的憲章和公約。因為「和平」按道理是最基本的「普世價值」吧。而維護全球和平的機構,理應就是《聯合國》。

至於聯合國憲章的「價值觀」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這個就開始出現分歧了。

因為追本索源,聯合國是由全球各國「協議」而來。因此採取了「簽約參與」的方式,任何國家要成為成員國,必須簽署並履行相關的條約。這種權利平等的加盟方式,根本就是西方的「社會契約論」的價值觀。而聯合國所賴以建基的「人權」概念,也是完全抄襲自法國大革命以後的《人權宣言》。因此聯合國所信奉的,毫無疑問是「西方價值」。那麼所謂「普世價值」如果不是這種,又會是什麼? 是否除了西方國家之外,其餘的與約國都只把憲章當成是「權宜之計」?

而的確有按若干成員國「各自演譯」:簽了公約也不等如必須履行會員國責任。因此光是「合法」地參與聯合國,也不一定等如會「落實」會員國責任。所謂「依法治國」,基本上拿不出一個樣版出來。

最明顯的例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2年爭取「加入」聯合國的時候,高調地取代由原國民黨持有的聯合國理事國席位。當時的確信誓旦旦,一定會遵守聯合國憲章。不過遲至1998年,中國才「簽署」《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而至今仍未由國務院提出落實、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也就無法「批准」! 中國由入聯開始就在講「落實」。不過講到今時今日,還都只是在講,根本沒有任何落實的時間表。

因此中國斷然否認有所謂「普世價值」這回事,正正就是否定聯合國憲章,尤其是《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只要一日未落實,一日也是在否定。

至於「普世價值」,另外有一個有趣現象:就是差不多也是每逢五年一次、配合着聯合國的審查,荷里活總會有一套關於《出埃及記》的電影上畫。而2014年準備上畫的,是由霍士出品、 Christian Bale 主演的 Exodus – Gods and Kings

故事當然是幾千年來也不會改變的了,頂多是特技和細節、主角配搭等等吧….因為全部都在舊約聖經的出埃及記寫得極之詳細了。但為什麼電影公司總會那樣有信心,不停重複地拍攝呢?

正正就是因為出埃及記非常完整地記錄了「人權概念」的全部重點。可以這樣講,就是西方文明形成的基礎。因此西方國家,即使不是有宗教信仰的觀眾,也一樣像「過節」一樣看得津津有味!


不信的話,以下可以重點分析:

1.   本質與位置的問題:人權天賦的概念

摩西本來是猶太人,但意外地由埃及公主收養,被當成是埃及王子一般教養長大。但這並不表示他的本質因而有所改變。聖經寫得很清楚,摩西之所以要「背叛」他的埃及王子身份,是因為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後,對猶太人產生了同情心,在看到一個猶太奴隸被虐打的時候,竟然殺死了施虐的埃及人,繼而出走到荒野[2]

摩西其實絕對可以反過來背叛他的猶太人身份,因為只有他的埃及母親知道真相,並且通過她的權力賦予了摩西「埃及王子」的身份。只要摩西轉過來堅持他的「位置」,他可以不理他的「本質」而繼續享受他的榮華富貴。因此聖經的說明就很有趣了,就是只要一個人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他就必須面對一個選擇:就是到底他的「位置」會否改變他的「本質」? 而摩西的選擇是忠於自己的本質,並且根據自己的本質,否定了位置對本質的凌駕地位 (奴隸主對奴隸的施虐)

而如果摩西的本質不會因為位置而改變,那麼同樣的否定也必然套用得到奴隷的身上:就是人不會天生就是奴隸、而是被強迫的。這個也是聖經的記錄,就是猶太人在埃及原本也不是奴隷、甚至是埃及的恩人[3],是埃及人背信棄義而強迫他們做奴隷。因而摩西殺死奴隸主,就是最原始的人權宣言。

2.   法律超然以及人人平等的法治概念

猶太人出名是「守法」的民族,而其來由也是在出埃及記寫得清清楚楚,就是十戒是上帝親手寫給摩西的,當中不經任何人手干預[4]。因此猶太人所理解的律法本質,即使是後來由「人」加以「發揚光大」,其來源也是直接來自造物主。而不是一種由人創造出來以作統治的工具。因此法律是超然並且是對所有人類平等施行的。

而細看十戒的文字,也會有另外一層發現,就是「剩餘權力」的概念。在十戒之中,戒條文字分成兩類,大部份是「禁止」,而有兩條是「強制」:嚴守安息日、以及尊敬父母。換言之,西方法律概念當中:除法律禁止之外,人的行為屬於不受限制的類別。這種「除限制之外…..」的概念,其實早在摩西之前就已經是如此形容猶太人的思維。例如在創世紀天火焚城錄裡面[5],亞伯拉罕是以討價還價的方式來和上帝「協議」到在什麼條件之下才會降下天火消滅惡人。

3.   自由是最高的目標和原則

出埃及記的其中一個經典鏡頭,當然就是「紅海分開」那一幕。而的確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決定,是上山下海也誓死不回頭的。在埃及的以色列人,只能帶着隨身的細軟,吃過未有時間發酵的麵包就匆匆上路、向着荒漠出走。沿途的考驗和挑戰,都只是重複測試着以色列人的決心,就是到底繼續以自由換取在埃及的「安定」還是冒險掙脫枷鎖,以生命換取自由。

所謂「不自由毋寧死」,寫得很坦白了吧。

因此如果大家有時間核對一下,人權宣言在法國大革命1789年成文之前,早在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之中,經已用上相同的字眼: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吾等以下述為不證自明之真理:凡人生而平等,秉造物者之賜,擁諸無可剝奪之權利,包含生命、自由、以及追尋幸福之權。

而西方文明之所以有當初的「覺醒」,與其說是天生之聰明,倒不如講清楚,是被「打醒」的。

只是奇怪,難道幾千年來,奴隸主本身就沒有醒覺過? 好像沒有,因為即使是在聖經之中,也清楚記載埃及人如何恩將仇報,就是誣捏以色列人「勾結外敵」[6]….










[1] Samuel P.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Simon & Schuster, 2 Aug, 2011
[2] 舊約, 出埃及記 2.10-2.15
[3] 舊約, 創世紀37-50, 約瑟替法老王解夢使埃及免於受荒災
[4] 舊約, 出埃及記 24:12-13
[5] 舊約, 創世紀 18:24
[6] 舊約, 出埃及記 8-11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滬港通改不了中國靠香港集資的格局

還是滬港通…..算是恨鐵不成鋼吧,中國要是認真想找金融改革的出路,就別再閉門造車。一味繼續狂踩香港,吃虧的還是中國。鬍鬚曾還要替滬港通這個「扶不起的阿斗」開脫,謂「沒有盲目入市不是壞事」不知是攞景還是贈慶噢。

不過就在滬港通「出閘脫腳」之後,「中廣核」H 股在香港招股,還是賣個滿堂紅。集資額預算增加到36億美元。這是香港全年最大的一宗上市個案。而先前的中廣核美亞核電,也集資了超過30億美元、之後還要股價再漲50%。雖然先前阿里巴巴由董建華親自摻扶跑到美國去上市 (大家可以看看董事名單)[1],算是搶了香港一大塊肥肉,但基本的格局還是改不了:中國的主要股權資金融資,還是由香港和美國包辦。至於董老……還是…..非常愛國。

以下是 Dealogic 20141111日刊登的「中國跨境股權融資」統計,大家可以看個清楚:


中國跨境在國外(包括香港) 發行的股票,在2014年首三季度,金額接近700億美元,宗數為235宗。其中阿里巴巴單一項目集資就超過250億美元。和香港相比,亞洲其他市場都在「食塵」。

其實如果不是因為阿里巴巴的單一案例,香港在過去多年,一直都是中國吸納外國股權資金的主要平台! 即使是國際金融風暴最風高浪急的幾年,香港仍然撐起了中國的集資需要。

即使是梁粉自己搭台的「金融發展局」,也有相同的結論。大家可以看看20146月出版的報告[2]

不過搞笑的是,中國的企業也非常懂得如何投靠「外國勢力」。

金融發展局的統計顯示:在港上市集資的主要是「中國企業或基地在中國的企業」,但同時,只是12%在上市時仍然以「中國企業」身份上市,反而是86% 是以「開曼群島註冊公司」的方式上市! 對於法律和稅務不太熟識的讀者可能有點奇怪,但只要明白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夠:沒有人會做蝕本生意。不做中國的企業、反而投靠「外國勢力」來香港圈錢的,還是「整體看好」的!

反而在中國大陸,在滬港通未開通之前,股市的集資功能經已「大削」一半! 按統計2014年上半年只是352億人民幣,大約57億美元。算盡全年俾一個 double, 都是114億美元。跌出全球主要排名榜[3]。中國股市的「後繼無力」早已不是新聞,因此從這個角度去想想,到底滬港通的通與不通:於港何損? 真正着緊的是中國,不是香港。

反觀香港市場,截至201410月的交易所統計,單是主板市場IPO的集資金額已經超過176億美元[4],還未計算最後一季的上市,例如中廣核的36億美元上市個案。由於經已超額多倍,並且有40% 由基石投資者認購,相信這個上市個案會將香港的金融市場地位再向上提升。但這些又算不算是「惠港措施」? 還是在商言商,只是市場行為?

早前已有說明,實在香港的市場仍是國際資金主導70%以上[5]。中國企業來港上市,很簡單一個原因就是尋求「外國勢力」的金錢資助嘛,又何必老是好像仇人一般看待?

其實看看梁振英的「金融發展局」,看看顧問和成員名單:Blackrock, Citi, McKenzie, Morgan Stanley, Mapletree… 擺明是歡迎外國勢力介入香港的金融政策制訂啦! [6]

香港是不是扶不起的阿斗,數字上真的看不出來。不過孟子就有講過有這樣一個故事:【齊人有一妻一妾】….有看過個故事的,對於這種「驕其妻妾」的所謂「富貴利達」排場,真是越看越唏噓。因為阿斗和麥兜差不多,一樣傻頭傻腦自得其樂不會害人,更加不會故作精明,末了像齊人一樣,被千夫所指「你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