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區議會自動當選之謎

上回提到,各位佔中的年輕人,其實不用等公投,已經可以有更好的出路,盡快撤退吧。[1] 因為有很多年入百萬的筍工等着大家去拿,不拿白不拿。記住,不是「申請」,而是「拿」! 這份筍工叫做「區議員」。

先前提及一位中年電車司機幾十歲人還要為了沒有加班費於是自己的兒子沒飯吃,想落也傷心[2]。很明顯,他可能從來沒有想過,其實一份區議員的工資,只要「坐夠四年」,足夠他退休有餘。

最近也看見一些熱鬧新聞,若干市民對於某些議員的言行並不認同,於是在網上展開罵街式的爭論。[3]看着也心煩。因為假如「議員是由選民推選出來的」,那麼多少都有民意授權,於是乎要對罵反而是無厘頭之至。

之不過,細想一下,發覺事情又並不很對路,因為香港的地方選舉有一個極之詭異的地方,就是除了一班「非常討厭政治」的離地中產之外,似乎連號稱自己非常關心政治的年青人,也似乎並不熱衷參與!

就例如上述被非議的議員,工聯會的郭偉強先生,名義上是循「勞工」界別選舉進入立法會,其實是工聯會保薦他作為「年青人代表」。年紀輕是否就等同可以代表年青人? 這點存疑,否則何來這般熱鬧。之不過,這位仁兄的「出身」大家可又要留意一下了。

查郭議員之以能「循序漸進」,在2012年以「明日之星」的身份晉身立法會,皆因他「有往績」:早在2003年已出選黃大仙區議會,只不過落敗。其後「轉戰」北角,卒之在2007年成功當選。繼而在2011年「成功連任」- 在沒有競選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這個就是郭議員的「循序漸進」。

不過也要留意細節:2003年,郭先生自稱是「無黨派人仕」;2007年「也是無黨派人仕」(不過又是賴助手漏報,其實他早已入黨成為民建聯!);不過到了2011年,就又再變成「工聯會代表」。

再查2007年,郭議員以「無黨派人仕」(民建聯卧底?) 勝出北角和富選區。其擊敗的對手,原來是「福建幫」的老大莊重慶律師! [4] 2011年的區議會一役,也確定了民建聯與工聯會「分道揚鏢」的走勢。因為北角和富選區的「地盤」原本就是「傳統左派」的基地。大家也別忘了,1967年的暴動,其中一個重點攻擊的「基地」就是北角:當時搞到英軍要出動直升機,空降北角華豐國貨! 至於20072011又發生了什麼事呢? 就是「左派」本身也分裂,最終由「工聯會」反收編「民建聯」的郭議員! 過檔成為「工聯會代表」,而2007年成功擊敗北角福建幫而「固守」和富選區。這個才是「大顯身手」的指標。因此在2011年「分裂」之後的安排,竟然是「不用再競爭」的情況下,郭議員「零票自動當選」! 北角福建幫連派人出戰也省掉了。

2007年的選舉,和富選區應該有超過一萬個登記選民 (未及詳細查證, 大家指正指正),而所謂「熱鬥」的投票情況,也只有不到三千選票,投票率根本不高。而居然號稱福建幫大佬的莊律師,只拿得286! 而郭議員也只是拿了2,527票,但就經已「大比例拋離」對手而勝出。在2011年,相信選民數目不會少了,而居然「沒有其他人參與競選」而郭議員「零票自動當選」。

再查之前北角和富選區的所謂「激戰」,是2003年的「民主派大勝」的大趨勢。不過北角和富這一區,出來挑戰傳統左派的,只是一位名不經傳的獨立人士,於是當時的區議員王國興,就壓倒了對手。王國興作為「政壇元老」,原來在和富區得票也只是2,665! 對手名不經傳,也拿到1,048!

換言之,在北角和富選區這一個「左派重點」,不論是面對外來的民主派挑戰或者是內鬥拼死爭奪,從來的「基本盤」也不過是二千多票而已! 到底這些選區,會不會連三千個「廢青」也沒有? 真的很懸疑噢!

因此上次我分析過,即使是「第一大黨」如民建聯,在區議會選舉所取得的所謂「大部份議席」其實含金量平均只有約二千票左右。以上北角和富選區的情況,應該有一點啟示作用吧。

各位廢青,其實可以很正經地成為「尊貴的議員」,只要你有三千個 friend 就是。

不過,這個「三千」的要求,只是在「重點選區」如北角和富這一類才是。以下是「筍盤」一覽表:[5]

選區
最高得票當選
最低得票當選
自動當選
高低得票差距 ()
自動當選佔選區比例
中西區
15
1,968
951
0
2.07
0.0%
灣仔區
11
1,765
992
1
1.78
9.1%
東區
37
3,620
1,260
14
2.87
37.8%
南區
17
3,001
970
4
3.09
23.5%
油尖旺
17
2,401
878
1
2.73
5.9%
深水埗
21
3,507
1,048
1
3.35
4.8%
九龍城
22
2,835
1,360
2
2.08
9.1%
黃大仙
25
4,300
1,322
6
3.25
24.0%
觀塘
35
4,050
1,460
10
2.77
28.6%
荃灣
17
2,511
1,768
3
1.42
17.6%
屯門
29
2,876
899
3
3.20
10.3%
元朗
31
3,231
1,032
9
3.13
29.0%
北區
17
4,791
1,241
0
3.86
0.0%
大埔
19
3,864
1,172
5
3.30
26.3%
西貢
24
3,133
935
6
3.35
25.0%
沙田
36
3,574
1,382
6
2.59
16.7%
葵青
29
3,782
1,150
4
3.29
13.8%
離島
10
2,526
858
1
2.94
10.0%

 所謂筍盤,我也只當是一個「值搏率」的問題。正如買股票或者買馬一樣。

有一些競爭比較激烈的選區,最高得票是偏高的,但同時也有大量的「自動當選」席位! 而更有趣的是「高低得票率」差距同時很大。

很明顯,「配票」情況其實非常普遍,就是有些政團,能夠「集中火力」對付對手。換言之,區議會選舉,不是一場真的競爭,所爭的,只是在有限選票之內的配票行為,像「圍飛」的手段一樣,確保「對手」不能出線而已。因此在工聯會和民建聯「傾掂數」的情況下,和富選區這個照理是「必爭之地」反而可以零票連任! 剩下來的精力,可以集中打擊「挑戰者」。

而區議會選舉的投票率全港平均是42%不到。那麼到底是「建制派」能夠做到這麼準確,可以用不到42% 的投票率就保證擊倒對手,還是在建制派出盡力量也只能調動最高得票的數目、但對手總是不能取得關鍵票數而落敗?

所謂「地區工作做得好」所以會勝出,看來也不是真理。從來選舉只講得票多少,又那管你真的是服務到位還是不到位選舉這回事,認真你就輸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