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名言,墨子謂:竊勾者誅、竊國者侯。世上有沒有這樣的糊塗事? 打開報紙看看就是。
近期香港這邊出了一個新情況,叫做「打擊水貨客」。
乍看起來好像理真氣壯的,也又不好反對。總之就是看着熱鬧。而居然梁朝天子要派二號把手代為「御駕親征」,誓要將邊境的水貨客趕盡殺絕。看起來好像大快人心,但這種鬧劇也要認真地去演出,搞到雞飛狗走的,也又有點啼笑皆非。
何解?
請問香港那一個人不算是「水貨客」? 要拉要打,只消將香港的所有口岸改由懲教署接管就是。
首先要明白何謂「水貨」。當然不能顧名思義,滲水也者。而是「不經正常途徑」之謂也。而所謂正常途徑也者,說到底一句,就是要清關完稅諸如此類。也又己經不包括一些來路不明、質素成疑的東西了。
好了,先不論後果如何,單從邏輯上來看,除了政府收少了一點稅之外,又有甚麼大問題了? 在香港按香港的市價買的貨品,香港這邊又損了甚麼? 香港從來都是一個「自由港」,沒有所謂特定的交易規矩,那又何來甚麼「非正常途徑」了?
因此國內某人想買枝紅酒,但酒稅很重,於是找人「拿」一枝過去。就是這樣簡單了。要是這個傻瓜找人很便宜地坐火車過境,就是要趕盡殺絕的壞事,坐豪華遊輪回去的,就是很有品味。
假如這個算是要杜絕的東西,那又請大家看看大街小巷開得比銀行還要多的珠寶店。賣的都是名表美鑽、黃金翡翠… 這些又如何? 國內某高官想要一隻表,於是找人來香港買一個,也又是省了一點稅、保證買得到正貨;坐了頭等機艙回去,何其名正言順。那麼幹啥這要叫「促進經濟」而不是擾亂社會秩序呢吓?
也會有人講:交了那麼多的租金、請了那麼多的伙計、花了那麼多廣告,難道「正正當當做生意」也有錯? 噢,原來肯花點錢,就沒有問題,想省一點錢的,就是有問題。請問兩者在本質上又有何分別了? 除了更多的銅臭之外。
再不信「人人有份永不落空」,香港引以自豪的「金融業」又如何? 賺的是甚麼錢? 就是「利息差」囉。還不又只是一個中介,人家存錢你給個斗零、人家問你借錢你收個天價。拿窮人的血汗錢去補貼大鱷炒樓炒股,這個又算是甚麼營生? 其實也又不過是「套戥」而已。這又和走個自由行、好省一點稅又有何分別? 東西是這邊便宜、另一邊貴,於是中間走一轉,就賺了個「差價」。幹啥這又叫「金融材俊」而不是過街老鼠?
又有人講:內地人搶了香港人的奶粉。講得好激,不過怎麼問題又不是「供應不足」而竟然是「被人搶了」? 求過於供,向入口商增加進貨不就是了嗎? 反正香港沒有銷售稅、也沒有消費稅。本地多賣了貨物或者少賣了貨物,庫房也又不知有什麼可以蝕底的地方。
而香港貨有信譽、能叫價,也又不明白何解不是好事。多進貨、多賺錢就是嘛。
時下年青人手執一部的智能手機,每逢有新貨推出,限量供應的時候,還不又是你請我託的去找一部出來? 又何曾有人自貶為「水貨客」耶? 香港各位名流闊太,每逢「換季」的時候,總像季候鳥一樣,要老遠的跑去歐洲「掃貨」,又算是甚麼了?
於是從客觀邏輯上看不通的東西,改從白痴政治邏輯來看,反而有點看頭:那又不過是那一句:竊勾者誅、竊國者侯;端的就是政治比拼,又關法治和經濟甚麼事了?
也又不要忘了,香港大名鼎鼎的霍家,出身也只不過是番禺練溪鎮的「水貨佬」,不過走私的是中國鎖國期間極其缺乏的「抗生素」,由此而發家而已。我家祠堂和他家祠堂都仍是隔壁,村裡的事,又怎會不知道。
要是走水貨走對了路,就是國家英雄、富甲一方;走的笨了、甚至是冤枉路,就是豬狗不如的人民公敵。不高不低、習以為常的,是普羅大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