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香港 2047 真回歸問題(一) 論戴耀廷「走向2047的香港」

最近726日晚在【序言書室】以書會友。以書起題,進而談及2047的前景分析。碰巧港大戴耀廷教授在28日也有同樣題目見諸傳媒。兩者一併比較之下,看來大家要努力研究的課題真還不少。「序言」當晚在場讀者的提問也極之「到肉」,本土有識之士相信也期望有更好的論述以破悶局。

(「序言」是本土獨立書店,蝸居寄寓鬧市樓上多年;書海深耕,文史哲不缺;精品多、商品少,謀財不易,還有貓店長要供養,亟需要讀者支持。順手做下廣告:尤其世界古今視野系列,絕對值得幫趁。)

先前在【世代之戰】書中也已指出,香港年輕人的躁動,是在於2047才是「真回歸」。在1984年當時很傻很天真的「民主回歸派」所謂能爭取到的,都只不過是「五十年不變」這一種緩衝安排。在2014年雨傘運動之中,跑在街上最前線的,都是十來歲的青少年,他們在2047年才只是五十歲,還有半世人要過,到時可以怎麼辦? 這個才是大問題嘛。

因此我在書中也已毫不猶豫地指出,青少年不會肯再聽所謂「大人」的指點,因為「大人們」根本從來沒有解決過問題! 要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結果都還是青少年自己。因而本港青少年的思想認同目標,不可能再是所謂「德高望重」的傳統社會精英,反而是超越國界族群的普世價值;而另一個極端但相輔相成的思想,正好就是「完全以我為主」的港獨主張。兩者之中,唯獨就是欠缺了足以建構支撐2047「真回歸」的「可操作」論述!

回顧戴耀廷的文章 (見蘋果2015728, 【走向2047後的香港】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728/19234763),其中提出了「公民社會應思考的八條問題」,包括:

一、   2047年後的香港,香港人民要實現真正的自治,需要有甚麼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制度及政策?
二、   2047年後的香港,香港自治地區與中央政府應維持甚麼的關係,才能既保障得到香港人民的自決權,也能維護得到主權國的領土完整?
三、   要實現真正自治下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制度及政策和與中央政府的適當關係,由現在開始,我們會面對甚麼障礙、挑戰或困難?
四、   有甚麼方法能戰勝或克服這些障礙、挑戰或困難?
五、   要實行這些方法,會否需要分成不同階段?若需要,會分成哪些階段?
六、   這些方法是在香港地域內還是在地域外實行?
七、   我們現在已有甚麼資源能實行這些方法?還欠缺甚麼資源才能實行得到這些方法?要怎樣才能取得這些欠缺的資源?
八、   在未來的日子,在香港或在中國大陸,有可能發生甚麼常態以外的事情,是會影響實行上述方法的成效?我們能作甚麼準備以應對?

對於香港要建構一個公民社會,從來也不是新話題;對於「政治、經濟、社會」等制度和政策,提出討論是正確的。但也仍是「流於表面」。而另外很明顯看得出,其實全部「提問」的角度都是非常「內向」的。因為「回歸」也者,不可能只看香港這一邊嘛! 正如食水安全,當然接駁入屋的喉管不能「含鉛」啦,不過「水源」呢? 因而目前所謂爭取「可操作」的「第三條路」論述,其實也還跳不出這種「內向自省」的格局。

因此從「掌握重點」的角度來看,宏觀角度的分析不可能不同時考慮「中國」的變化;而微觀角度不可能不包括深層的「意識形態」!

年輕人需要知道的,是2047的中國是什麼情況;而也不能不知道,2047年香港又是什麼情況。因為「接軌」的時點是2047,不是一個理論中的想像。而中港兩地是分頭自己進化的噢。到時兩個「系統」的接軌情境,到底是「暢通」、是「磨合」、還是「追撞」? 這個才是情境摸擬的重點嘛。而香港和中國,兩個都是「移動目標」,而且都是高速前進之中。

因此對於香港未來分析的層次不止是「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這麼表面。講到「分層」分析,比較準確的佈局應該是:

l  上層政治架構:能否順利產生政策、領導社會發展
l  中層社會制度:能否暢順協作,確保社會可以「永續經營」
l  底層文化價值:能否發揮承傳和創新,使社會發展可以和世界保持同步

而一個全面的審視角度應該包括以下重點:

中國會怎樣? 目前有三個方向:

l  中國爆煲論
l  中國發達論
l  中國不變論

  而香港又會怎樣? 未來社會主人翁的定位如何?

l  青少年肯定在「選民基礎」和政治權力上是持續弱勢
l  青少年肯定在「傳統經濟」領域是持續弱勢
l  不過青少年肯定在「世界文化接軌」以及「創新科技」方面是絕對優勢

而在百家爭鳴的現況下,所衍生出來的「主張」也起碼分了三大派別,分別是:

l  爭取永續一國兩制的「自治」特區模式
l  爭取由自治提升到「自主」的邦聯模式
l  與中國決裂的「自決」獨立模式

而以上各路論述,當中還有大大小小不同光譜的細分,但都似乎要排除「一國一制」的組合。

之不過,一國一制這個思想,是來源自「中國發達論」。亦即「大中華膠」所謂的「盛世機遇」。而絕大部份當年選擇「民主回歸」的社會精英,其實論述都是建基於相同的假設之上。假如這個前題不變,難道推論又會有所不同乎?

因此一個排除不去的可能性,就是認同「中國發達論」有可能才是「主流思想」。注意:中國發達論不止是錢,還有社會發達,亦即不止是錢多,還有文化的有機進步,人權的逐步提升,以及政治的逐步開放等等。因此而可以推論出「一國一制」才是很多香港人心目中的「王道」!

要是不信,真的請做民調。這個不是我個人同意不同意的問題,而是「中國發達論」如果沒有足夠的分析和拆解,結果都只會真的被絕大部份人 (不是年輕人! 都講過了,是弱勢少數嘛) 推論出「一國一制」出來嘛。而在過往非常成功的「維穩」教育之下,港豬都一早就習慣了「和理非非、逆來順受、不問是非」的思想模式;稍有異議,就要面對「光環殺人」的風險噢。

而其實北京也知道「目前的」一國一制,連自己中國人也不一定受得了,因此我在很久之前已經分析過,中國其實也在拼命找「出路」呀。不信,請翻翻舊文【自貿區:中國「被迫」大博奕】(2014527 http://alexstshiu.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27.html可見北京心目中的「中國」也不是現時的「中國」,當中也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層面,會有一個截然不同的面貎出現。

因此在考慮香港的「真回歸」時候、以及爭取對未來的社會主人翁最有利的部署的同時,都不能不理性客觀地審視三個中國前景的假設,否則香港應該如何「自處」,也只會流於空想而已。

此文開個端,後文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