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我不想被醫好啊

又談電影, 真的有太多心愛的好電影, 永遠也談不完.

電影就有這種好處, 將你從理性的現實世界中抽身出來, 探索一個虛幻的印象, 這種從現實中昇華出來的印象, 省卻了現實世界的繁文縟節, 將真理更直接地呈現, 迫得你只能舉手投降. 甘心被征服, 藝術就是有這個能耐, 科學就不一定可以

就拿兩齣愛情電影來做個例子 :



關於愛情, 有這樣一種看法 - "假如愛是一種病, 我不想被醫好", 出自 The Postman 男主角, 一個住在海邊小鎮, 笨頭笨腦的意大利郵差 (還要是兼職的, 識字不多, 連看地址也有困難)

笨小子踫到一家餐館的千金, 村裡天字第一號大美人, 因為痴情但又拙於詞令, 所以硬要一個山上隱居的著名詩人教他認字寫情信. 笨小子的真誠打動了詩人, 不單止教他認字, 還教他寫詩兼且下山幫他追女仔; 笨小子居然用情詩打動了美人, 大團圓結局(中場而已); 笨小子由愛上一個人, 進而為了愛護她而愛上一整個家, 為愛護這個家繼而愛上了整個社會, 最後竟然成為一個詩人, 用詩歌頌人間的愛, 但就在應邀發表詩集的途中, 遇上防暴隊鎮壓示威者的流彈喪生了. 

最精彩的是最後一段, 笨小子的遺作, 原來是一盒錄音帶, 是他在家鄉到處跑, 收錄他最心愛的聲音, 最簡單的聲音, 包括了海浪拍打崖岸的節奏聲, 妻子的笑聲, 孩子在妻子肚裡面的心跳聲...., 隨著他簡潔的解說, 在電影裡一層一層舖開, 就像一首詩一樣, 說明了愛無所不在, 更加在最不顯眼的地方噴發著, 使他超越了自己, 與天地和諧合一.

當然, 這種柏拉圖式的昇華愛情觀好像有點兒跨張地煽情, 但更精彩的, 反而絕大部份觀眾都錯過了, 可能像我這個痴人才會了解得到 - 男演員看起來弱不禁風的, 原來不止是劇情需要, 而是他身患癌症, 已近末期; 由於他真的很愛電影, 更愛上這齣最能表達他的愛情觀的電影, 他情願不接受治療, 強忍著病痛, 支持到最後, 把電影完成, 之後才離世.

因為愛, 才能使生命有意義, 他真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來成全他的所愛, 最精彩的戲, 原來在戲外....他真的不想被醫好.

另一齣電影, 也是以愛為主題,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愛情, "星光伴我行", 但電影原名應該叫做 "天堂電影院" 才對, 中文譯名有點落差.

故事表面上看起來也是挺簡單的, 一個簡樸的小鎮, 只有一間破舊的電影院, 是鎮裡唯一和外界有聯繫的娛樂. 由一個老頭負責播放電影, 由一個神父做電影審查, 兩個都是老好人, 但神父只能依規距辦事, 審查電影的時候, 每到有接吻鏡頭, 神父就要搖鈴, 老頭就要在膠片上打記號再把它剪掉. 一班小頑童和老頭混熟了, 目的就是可以溜進電影院裡免費看電影, 甚至偷雞看審查. 老頭也不計較, 甚至在仲夏夜裡, 將放影機搬到戶外, 用電影院的牆身做屏幕, 乾脆讓街坊免費看個飽.

黃毛小子長大往外面闖, 由一個不懂世事的笨小孩變成一個飽經滄桑的電影大亨; 在愛情路上尤其傷痕累累; 最後回到鎮上探老朋友, 卻只能永別, 最後還要目睹電影院要拆掉, 好讓路給新世界. 老頭的遺物不多, 只留下了一個木箱給他. 裡面原來是一大堆膠片. 大亨拿回自己的影院看看, 正正就是老頭從前被神父要求剪下來的接吻鏡頭, 一個鏡頭接一個鏡頭, 根本什麼也不用解釋, 愛, 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愛一齣電影, 愛一個人, 愛一件事, 本身就是進求一種完整, 愛本身就是一種圓滿, 點點滴滴, 其實一直與自己融合在一起, 從來也沒有分開過, 當中的時間和處境, 根本與現實世界無關, 裡面總有一種執著, 別人眼裡的糟粕, 對當事人來說, 可能就是珍寶

到底愛可以有多麼徹底, 下回在談攝影再來分解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