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論《中國模式》

今早看《東方》(2012812),見陳文鴻博士在《坦言集:甚麼是中國模式?》也來談「中國模式」,以為有什麼好看頭,因為陳博士乃大學問家、世界銀行顧問,兼且是國家的港事顧問;以此內功深厚,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有關問題的專家
可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只能祈禱,請陳博士下次可憐一下廣大讀者,認真的拿材料來和大家分享。
引述陳博士原文重點節錄如下:
中國模式是不拘一格的多元化,無論出口或內需都是因地制宜,也不管市場機制或政府干預,只要能操控得好宏觀與微觀經濟,哪個適用便採用哪個。說得不好聽的是機會主義,說得好聽的是靈活適應。中國模式因此不是出口加工工業化;出口加工衰落不是中國模式衰落,現時經濟轉折應該更凸顯中國經濟治理體制的優越性。
也許經濟理論比較高深,試試套用李天命的「語理分析」方法,來試圖理解一下這段語言:
x是不拘一格的「多元化」,無論yz都是「因地制宜」,也不管市場機制或政府干預,只要能操控得好宏觀與微觀經濟,哪個適用便採用哪個。說得不好聽的是「機會主義」,說得好聽的是「靈活適應」。x因此不是出口加工工業化,出口加工衰落不是中國模式衰落,現時經濟轉折應該更凸顯中國經濟治理體制的優越性。
還未看懂?
好,再轉換一下「人用的語言頻道」來再翻譯一下:
就是:
「中國模式」是「想點講就點講」,它可以什麼都是,也可以什麼都不是,總之隨心所欲,任君解釋;固此「扑了街」不是它的錯、「拗柴」更能凸顯它的優越性。
看來今日我的胃口,從早餐也未開始就應該所餘無幾。以上的報導,真的有點消化不良。希望只是記者疏漏,不是陳博士的意思。而正當中央領導在為大局愁眉深鎖的時候,再看到這樣來宣揚他們是機會主義,噴血唉。
假如沒有記錯,以「模式」來討論,國家的經濟政策相當明確,就以經濟範疇來說,因應中國計劃經濟先前的失誤,開始採取開放政策,有監控及有秩序地引入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和資金;從經濟主體以外的周邊出口輕工業做起,逐步強化國家的生產力、優化整體經濟運作,直至主體改造完成;由始至終,皆以民族經濟自主為目標。對於「不講意識形態,只管客觀科學論證」,這點是近似英國「實驗主義」了。因此才有「黑貓白貓論」出台定調。
初期集中在低技術行業,以「創匯」和「就業」為主旨,其後逐步優化,以「技術引進」為主旨。到了今時今日,是以「自主創新」為主旨。每一個時間的「副作用」,都有明確的「容忍期」和盡量安排善後;這些難關包括初期的「勞動力」剝削問題(姓資姓社爭拗),第二期的「環保」矛盾,第三期的「知識產權」衝突。到了中國正式成功爭取「入世」的時候,基本上己是第三期順利開展,國家可以與世界各國在「經濟地位」上平等互相對待。下一步,是謀求金融接軌以及在全球經濟整體環節立於融合地位。
因此最近「鼓勵」港交所收購倫敦商品交易所,正正就是因應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資源使用國之一,但居然沒有商品交易的國際定價權 (這己經是廿年前提出的難題);這又是倒過來是因為中國的國際結算,根本未能使用本國貨幣;因此同步推出的,就是以香港作為國際金融結算平台,在人民幣尚未完全開放自由兌換的時間,可以有效參與國際商品結算和影響定價(非本地居民不限每日人民幣兌換及交易)
目前在深圳前海地區的「實驗」,正正就是鄧小平那一句「在內地製造多幾個香港」的行動。雖然有點像「老翻」,但以一個規模如此宏大,傾全國之力投入和規劃、冒天下之大險來進行實驗的政策(包括要及時協調國內的金融改革),難道這也是「機會主義」足以形容乎?
以上綜論「中國模式」會否更為清楚明確?
其實在中國十多年前的「入世專題」材料裡面,早有大量討論。在經濟方面,國家真的沒有甚麼秘密。
小弟雖然材疏學淺,但「學以致用」這一點,我倒是從前線的投資銀行工作之中,以實踐來驗證的。上至人造衛星、下至地下鐵路,中間的公路橋樑、工商金融,我相信有很多行業都領教過了。所謂中國模式,在經濟範疇方面,看來大家仍要努力留意才能明白。
當年我在法國,也有和蘇聯經濟顧問討論「模式」問題,他的論述明確得多。原意如下:
作為一個比喻:中國的模式,是在高速行使的公路上,一面開車,一面將軚盤由左邊搬到右邊;蘇聯的想法是,為安全起見,應該先將車停下來,在最短的時間內,修改好軚盤,再從新上路。
這樣看來,又會否比較容易理解?
只可惜一個國家是一個「有機組合」,因此不能純以「機械運作」的方式來模擬。對於蘇聯先行解決「政治體制」方式進行改革,結果很明顯是「震盪治療」之下,以蘇聯解體失敗告終,其間的悲劇,難以用言語形容。有關該項「蘇聯百日維新」行動,我有第一手材料,稍後可以公開分享。
中國目前面對的,經濟方面相對明確,但同樣依據「上層結構」理論,早晚也要處理「政治體制/社會體制」的問題。這又豈是甚麼強調共產黨為「進步無私團結的執政集團」可作抒緩耶?
關心國家,愛護國家,這個不是「理性問題」,這點我由始至終都是同意的,但「如何關心」? 這絕對是一個理性問題,要由理性有獨立思考的人去處理才對。
香港人的創意和國際經驗在較早之前已經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做了極大貢獻,國家領導人每日都在看着數字的,又豈會不知道?
怎的現在居然因為一班濫用公帑、亂寫教科書的白痴倒要過來搞敵我對立、族群分化,在國家最需要創意人材的時候,反而要指責香港人不愛國了?
難道香港人的命運就只能做屈原?  難道國家領導人又甘心做楚懷王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