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非常有用……. 但經常不是意料中的有用。只能說上帝有時做事很神秘,到你知道有什麼用的時候才明白 – 噢,原來是這樣。
話說某君John Hussman是金融專家,例免不了由雜誌大誇一番,管理的基金回報率冠絕華爾街多少年之類。不過話題一轉,竟然是這位仁兄的「專題研究」榮登醫學雜誌[2],並且將大大有助兒童自閉症的治療云云。
也正好應驗了我的相同見解,有時「外行人」的突破能力,不比「內行人」差,更加有很多時候,非如此不能有突破。
據報這位 Hussman 先生是經濟學專家,但不止於教學和研究,也和很多美國的經濟學家一樣,坐言起行、下海從商。其管理的基金不單止過去十年跑嬴標普500指數,並且成功預測 2007年開始的金融海嘯而更聲名大噪。
不過上帝要他動腦筋做一些對世人有益的事,也挺狠心:他的兒子患了自閉症。
於是乎迫得這位金融才俊花了十五年時間,用他的專業知識 – 統計學,對自閉症兒童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研究。由於他本人根本不是「醫科人」,因此他只能從醫學界以外的材料著手,就是核對所有個案,到底「在統計學上有何相關的地方」。
研究目標鎖定在「遺傳」,因為那是他唯一能處理的「數據」。引用金融統計的習慣,以「不同市場出現的共同特徵」作為「信號強烈程度」的比較基礎,結果讓他發現了非常明確的共同模式,證實大腦之中某個「路線」是和自閉症的病人遺傳基因特別有明顯互動關係的。
雖然不能說就此而直接解決了問題,但正如獵狗一樣,作用不是直接抓住獵物,而是讓獵人知道獵物在那裡。
也衷心祝願醫生和治療的專家們早日完成最後的「捕獵」工作。
話說回來,我也有類似的經驗。要講到教育方面的情況是非常類似的,雖然花的時間也超過十五年,但當然我不算是有麼特大貢獻,也就不便叨光了。
我要講的是另一件事。
我的學歷是「金融工程」,理論上來說,要做一些財經技術分析是難不到我的。加上我在2005年底完成了全球第一隻中國房託基金 (REIT)上市並且進行了環球集資四十億元,也照道理不會連「房地產投資基金」的建議書也看不懂。
就在2006年初,傳來一份美國某大投資銀行推介的基金資料,想我幫手搞搞集資,聽著也不自覺飄飄然的,幾時輪到自己超英趕美了。
產品是一隻類似「房託」的基金,但「資產組合」是「美國銀行的按揭貸款」,其實是銀行貸出了按揭貸款,將債權轉讓出來套現而已,而且抵押品是實物的住宅產權,銀行只賺取手續費和首期利息。之前也有見過的,不過那是銀行之間的同業拆借,不是向公眾出售的產品。
本來看過數據、也看完了章程等等,也沒有什麼特別,反正規模不大,當成普通產品銷售也絕對不會有問題。
但也不知怎的心血來潮,想想:會不會有這麼好的交易,風險低、回報高?
也其實這只是行內的「直覺」,因為凡事都是「相對論」,回報與風險成正比嘛。好像很簡單,但對不同產品的風險與回報設定「合理水平」,也是有不同標準的。例如即使是高風險的對沖基金,年回報15%己是不錯,因為已包含投資組合的「虧損」成本。假如只是「報喜不報優」,給你300%也可以。(否則不會有這樣多的迷債受害人)
至於房地產一類的東西,我搞的那個房託,連中國國務院六部委聯署的免稅蓋章也出動了,給股東的回報才是 4.8% 至6.7%,這是「物理定律」嘛,怎的這個美國佬居然不費吹灰之力可以比我的回報更高 (系統性地高0.165%而已,但也是不尋常呀),風險明明比我低、怎的回報反而可以系統性地比我高?
一再細看風險分析的說明,律師也看過的呀,真的好像沒有問題。數據齊全、風險概率正確、物業資產產權清楚…… 甚至連歷史財務數據 (三年業績) 也齊全呀。當然,有一些「技術秘密」是「不便公開」的。那個技術秘密,其實也只不過是一個程序說明,反複強調管理層經驗豐富,三十多年的審批經驗,絕對不會看錯貸款文件;而且即使有錯,也由「無敵電腦程式」抽樣檢查以及進行配對沽空對沖、萬無一失云云。
本來我看了老半天也就肯放他一馬。但在下午茶的時候回想起自己在巴黎做見習 (下午茶的印象太深刻了) 是我親手「打爆」了一部債券程式買賣的超級電腦,越想越古怪。但更重要的是,就憑那幾個鬼佬,到底可以審批多少宗按揭才能達到那個基金的規模效益?
於是乎再翻說明書,利害! 要是我從經營規模倒過來推算的話:只要每人每日看得完、並且審批好不同銀行遞交的500宗檔案就可以了。其實我也領教過,一天能看50個的話,已經很利害的了。
得了,礙著朋友的面子,我當然「不便踢爆」,不過這是能人所不能,除非世界上有一部電腦是可以代替人腦去審批文件 (我也試過的呀,和法國中央銀行合作的項目,下次專題講「人頭豬腦」的笑話再踢爆吧),或者除非那些文件根本沒有人看過就批了出去。
後來一兩年的事,用幾個字來形容 – 全球金融風暴。
原來全世界的金融專家也沒有考慮過「超越常理」的工作能力問題。
相對那些地產專家、銀行專家,我什麼也不是。但起碼從一個炸爆過電腦和用人腦審過貸款文件的「外人」來說,說個「我不懂」,也起碼救活了不少人,當然也沒辦法賺那些「大錢」吧。
我其實也不算是電腦專家,但居然也有參與法國中央銀行的「人工智能」項目,挺有趣,下次專題講講「人頭豬腦」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