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

思考方法 – 假設/證明/反駁

陳耀南先生在1986年贈予大專盃參賽隊員的參考手稿《論題的假設、證明與反駁》提出證明的「辯證」結構可以如下:

1.     提出論題(Thesis) 等待證明的判斷
2.     提出論據(Ground)    證明論題的理由或根據
3.     論證(Probation)-- 證明方式、步驟。

陳耀南先生對於論證方式列舉如下:

1.     直接證明:包括 歸納、推演、類比等方法
2.     間接證明:包括:歸謬法(反證法)和窮舉法(選證法)

上述方法是以證明論題為真為目的,至於反證方面,陳先生亦是基於相同的結構來執行的,以求得證明論題為假。不論是證立抑或是反證,論證方式皆倚賴三段式為基礎;

直接證明的例子(2007大專盃準決賽)

如扶貧政策有效, 則貧窮人口會減少------------------------ A為真則B為真
失業及低收入人口(貧窮人口)減少--------------------------- A為真
因此扶貧政策有效------------------------------------------------ B為真

間接證明(反證法)的例子(2007年大專盃總決賽)

回歸十年、香港不是更好------------------------------------- A
如香港更好, 則民生, 經濟, 政治條件應有實質改善--- A’ 為真則b 為真
各主要條件都只是原地踏步或倒退------------------------ b為假,故A’為假
因此香港沒有變得更好---------------------------------------- 因此A為真


間接證明(選證法)的例子(2007年港澳賽)

與「反證」類似,但不是選擇「矛盾全稱」而是提出:全稱不可能。假設是所有事物的「關係」只有三種:正關係、負關係、無關係,因此推論的結果只能在三者之中作出選擇。

架構如下:

經濟高速發展有助貧窮人口脫貧(正關係)---------------- A
如命題為真, 則高速發展地區的貧窮人口必定能減少 A真則B
有些地區高速發展,但貧窮人口上升--------------------- 有些 A不是 B
有些地區並無高速發展,但貧窮人口減少--------------- 有些非 A 但是B
因此命題為假 (可能是無關係甚至負關係)--------------- A 不能為全真


間接證明(證謬法)的例子 (2007 兩大公民意識盃友誼賽)

測試「論證架構」是否正確可靠。以相反的證據放入相同的論證而得出相同之結論,由此可判斷該證架構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證明論證方式為荒謬)

待證命題:《世貿知識產權協議》有助貧窮國家得到適當藥物

保障專利藥物生產, 可鼓勵「研發新藥」---------------- A為真則B為真
有新藥供應, 則窮國可得到適當窮物----------------------- B 為真則C為真
反之則不然-------------------------------------------------------- B非真則C非真
但學術自主研發新藥與專利保障無關--------------------- D為真則B為真
重點是新藥研發及配送, 不是專利保障------------------- B為真則C為真
反之亦不然-------------------------------------------------------- B非真則C非真
因此有助貧窮國家的原因不是「專利保障」----------- B決定 C為真與否,不一定是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