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誰是朋友,誰是對手?


今朝又是晨早流流見到《東方日報》的新聞,引述電台訪問了兩個人。一個是為梁振英助選的羅范椒芬,另一個是前中策組老總劉兆佳。

羅太一貫直腸直肚,坦承「新政府開局面對嘅困難,我競選時想像唔到咁大。」另一邊劉兆佳則指「梁振英:朋友太少、對手太多,承諾太多,兌現太少。」

以上是對於事實的陳述,「承諾太多、兌現太少」那是講「後果」,應該沒有什麼要特別留意的地方。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於甚背後的推理與假設,雖云「言論自由」,不過「為政者」有這種思想謬誤,這些才叫人有點想死的感覺。

羅范椒芬表示「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自上屆政府○八年起民情一直不好,對市民來說環境一直沒改善,現屆政府要處理的是積存已久的問題。她認為:「某些政策即使贏不到即時掌聲亦要做…..政綱講咩要去做,就算任內攞唔到掌聲,將來人民會懷念你,如果為香港做咗長遠有益嘅事。」

而佳叔則一貫學者立場,繼續「客觀分析」去也:現屆政府面對的問題較前兩任特首嚴峻,對現屆政府未來的管治並不樂觀。

相同的地方,在於兩者都明確指出,梁振英交不出功課來;而香港政府今時今日的施政困難,有其「歷史原因」,就是某種「累積」的情況。一些以前沒有解決好的事情,現在肯定就會繼續需要解決。而一日問題未得到解決,嚴重程度又只會累積遞增。這個是常識罷了,不需要什麼「為政者」另外提醒也。

羅太的「假設」是這樣的:公共管治的困難是要平衡不同聲音,但難有政策是全社會都讚好,而現時社會批評聲音的聲浪較大,令政府做任何事都動輒得咎,遺憾的是政府的理念亦未能令市民清晰接收。

換言之,除了將施政困難的責任推卸給「前朝」之外,羅太同時也將問題歸咎於「市民不明白」。

這個就大有問題了,因為這是典型的精英心態:問題不是為政者低能,只是老百姓低能。這個有點倒果為因。

其實困難的出處很明顯,首先在於「競選前」所謂的政綱是如何產生? 假如是經由真正代表市民的意見組合而成、以及經過有能力的團隊真心製作而產生,為何現在才會講是「低估了困難」?  很明顯所謂的競選準備只是閉門造車的拍腦袋工程而已。

憑常理也可知道,事情「出乎意料之外」有兩種合邏輯的解釋而已:一是事情真的很意外,二是分析能力過低。這一個常理,難道只能推論是「市民不明白」?

佳叔的表述則比較中肯,不過也指錯了方向。梁振英「不是朋友太少、對手太多」,而是對於何謂「朋友」何謂「對手」,是掉轉頭擺位!

梁振英的朋友不會少,否則如何登基? 不過他的朋友都在西環,只能幫他得天下,不能幫他治天下。而他的對手又是誰? 但凡與他意見相左的,他都指為「敵我矛盾」, 而競選對手的落敗, 只是有很多黑材料針對攻擊而已, 梁振英的朋友就是為他辦好了這件事情。

為政的難,只是在於將市民當成是「對手」而不是「朋友」。如此立心,還可以會有什麼後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