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都叫辯論員不要人云亦云,因為通常要錯誤引導你的話,有時大話講一千次,你不及時阻止而跟着人家亂嗡,後果就是「積非成是」,到時你想反口不認帳就難比登天囉。
有看過《鹿鼎記》的,都知道韋小寶有一個無賴習慣,就是對着小妹妹都總要討一番便宜才開心,例如要戲玩美人兒沐劍屏的時候,硬就是要人家叫他三聲「好老公」。然後他就當成是真的一樣,自得其樂很無聊。
之不過現實真的有時比小說更離奇,就是有人今時今日還正兒八經的,將這種「調戲良家婦女」的耍咀皮遊戲當真的來幹,那才好玩耶。
今日(2012年12月5日) 電視台播放「新聞重溫」片段,是1988年由當時的副布政司陳祖澤向公眾說明《中央政策組》的成立目的和功能等等細節,講得非常詳細。之不過需要留意的是:這個組織成立的時候,重點是「研究」,而法定的功能是「提供獨立意見」;服務的對象只是港督/布政司/財政司三個「最高元首」,是最高決策者的私人智囊團,與公務員及其他政府組織互不統攝,更加肯定沒有決策或其他功能的。
有趣的是,其後這個組織的名稱開始走樣。首先是「簡化」,例如只稱為《中策組》,於是大家又習以為常,只能猜度一下到底職能是甚麼東西。總之就是「港督私人助手」之類啦。
大家如果又有看過 George
Orwell 的
1984, 相信也又對 Newspeak
這種「文字簡化」的神奇功能印象尤深,因為簡化了的,不止是文字,而是思考能力也。
正如這個《中策組》的身份,本來一直都是「研究組織」嘛,不過到了最近「換屆」,竟然又會變身成為「政策組織」!
甚麼回事?
原來這個名稱可以被簡化之餘,還有可以伸縮的絕技:概念和內容也可以如字面一樣,隨意變大縮小。
將《中策組》拉長就變回了《中央政策組》-「負責中央政策」喎! 還不是「號令天下、莫敢不從」乎? 在這個伸縮過程當中,原來是省掉了「研究」這個重點,這個改來改去、掩耳盜鈴的勾當,認真是失禮死人也。
當然,古語有云:上有行者,下必效之。對於一個很認真地咬文嚼字的老闆,可以招一個什麼伙記?
還用說明嗎? 例如反覆陳述「密室起了一道墻來堵住、看不見,那就是處理了;處理了就是沒有了;沒有了就是不存在了….
甚麼密室?
沒有嘛」。
中央政策組管甚麼? 望文生義就得啦:管政策囉。怎個管法? 想怎樣管就怎樣管囉,香港法律又沒有寫明這個「管」字該如何限制嘛。於是「人權、事權、財權」全部要「一手抓」!
吹佢唔脹。
按此思路推演,將來要「解決」香港的民意分歧就不太難辦了。例如只要靈活創新地將「防暴隊」編入「防治蟲鼠組」,再將裝甲車的催淚彈改為毒氣彈,正名為「氣味清香的殺蟲噴霧」;最後將上街遊行的蟻民斷定為「害蟲」。這還不易辦?
滿街爬滿幾十萬隻害蟲! 快點叫「防治蟲鼠組」來「清理一下」!
又是「現實比小說更離奇」,的確據聞警務署最近添置了一個看似高科技的低能產品,一件超級加大碼的「大聲公」,警務署叫它做「擴音器」的;不過原廠的說明書叫它做「音波砲」。警方說:是為確保各位市民聽得到擴播,不過原廠說明書指它的目的是用來震破耳膜、迫使暴徒就範的「防暴武器」。原理基本上和「音波驅蟲器」一樣。
看來 George Orwell 真的是死得眼閉了,這個
newspeak 的神乎其技,竟然最終在 East Asia 得成正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