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2011區選的「定義分析」煩惱

近日各大報章都有大量「2011區議會選舉檢討」的分析湧現,這也難怪,皆因竟然出現了比全球暖化更加令人集體吃驚的一種情況,就是一直被人咒罵「反民主」的「建制派」、甚至在西環坐鎮的一黨專政代表,居然被傳正在高呼「民主萬歲」!
皆因在「一人一票」、「登記選民創新高」、「投票率創新高」等等多種「非常民主」客觀情況下,全港412個民選議席,由「民主派」取得的議席只得47席。大嬴家是「禮義廉」:單一政黨取得136席。
假如「民主」真的是按照以上的條件來設定,那麼對所謂「建制派」來說,又怎能不登高狂呼「民主萬歲」? 合情合理也。
還記得中大的同事馬嶽教授《寫在五一七》云云:在五區公投「場面清淡」的時候「輾轉反側無法入睡…. 不覺淚已滿枕」。前後兩件事情對比之下,馬教授今次應該是「傷心欲絕」也說不定。
這幾天正和中大粵辯隊的學生談到「定義分析」,也又不能不拿出來比照一下:民主其實是沒有既定的定義、甚至退而求其次:普選也是沒有既定的定義。
從語理上來說,好像大家都知道甚麼叫「民主」、「普選」甚麼的…但實行起來的時候,其實全世界都莫衷一是。我在中大也教了七年《政治辯論》課,也可以分享一下書單,讓大家回味一下,實在定義不容易,莫說是要實施起來。[1]
就以今次區議會選舉為例,按照非常民主的客觀條件來衡量,議席怎的都投給所謂「反民主」的代表耶? 太玄了吧?
最極端的一個例子,是「白姐姐」也忽然雅興大發,以政治處女作的身份,挑了一個扎根地區多年的「民主派」資深議員來「隻抽」,居然也能殺人一個片甲不留、晉身成為「尊敬的議員女士閣下」。
假如按先前「反民主」的立場來說:中國人的民主資質不好,是否可以用這個案例來註腳一下? 但民主派的說法是:不論背景、都能讓人參選才是民主噢。對著白姐姐的賽果,民主派對民主這塊蛋糕還啃得下否? 還是要抵賴「投票其實不民主」。
至於梁大狀在選特首的時候,也有個說法是:有得揀,你才是老闆。好了,選民千揀萬揀、就硬是揀了對家的「爛燈盞」,又如何?
也有這個說法,要是西環是希望可以「預設當選人」,那是極不民主云云。好了,那麼選舉是要有「不確定性」才算民主吧? 忽然飛來一隻黑天鵝,「民主選舉選不出民主派」,吖吔!總不能雙重標準吧,一定要是「民主派」才能當選嗎? 這種「預定」方式還是民主嗎? [2]
先前我教書的時候,剛好也是台灣「兩度變天」的日子;20012007年期間,也親自到過台灣很多次,閒逛看書,上山下水「走透透」;親手捧回來的除了大堆書籍之外、還有不少雜誌光碟、競賽宣傳品等等「開心大發現」。真的,台灣在這方面的研究參考材料比香港強得多。末了又是那一句,我做「資料搜集」真的「很兇」耶。[3]
岑逸飛師兄在20111110的信報專欄有一篇《關於智障》,指「總之看書讀經不可著文字相,要得其義理,才能啟發智慧;智慧如火、文字如膏,以膏助火,才能受用…」所謂「障」,是指障執:法執源於每個人都喜用自己的知識、經驗來看待事物,其理解帶有狹隘性,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謂見樹木不見森林,真正的智慧不開。
今次的區議會選舉,如果要說是有什麼得著,看得禪一點,可能正正是使頭腦發熱的「民主鬥士」反省一下,到底自己在想甚麼、幹甚麼? 自己實在又是甚麼?  是在搞民主嗎? [4]
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能否想得出自己是否真實的存在? 還是只算一則「夢幻泡影」… 真的,自己也有很多東西要好好想想。





[1] 《民主類型》作者:李帕特, 譯者:高德源, 出版社:桂冠圖書 , 出版日:2001/10/1; 原著:Patterns of democracy : government forms and performance in thirty-six countries / Arend Lijphart.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c1999
[2] 《誰能當總統:2004年總統大選觀察日記》宋澤萊著, 前衛出版, 台灣《新文化》雜誌創辦人
[3] 《選戰策略:韓國觀點》鍾秋慧譯, 前衛出版社, 2003年初版
[4] 《組織結社:基層領導者手冊》心理出版社,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陶蕃瀛, 1996年初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