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烏克蘭和俄羅斯一定大打出手

我不是賣文章吃飯的,因此只能言簡意賅地「一針見血」。這個標題只算寫得太遲,忙不過來,又被「新聞」跑先了一步:俄羅斯經已出兵烏克蘭。只欠烏克蘭尚未還手大打。
上星期難得有空寫了一篇文章,對烏克蘭情況只算是點出了一個很簡單的事實,就是「強行融合必爆大鑊」,而墨汁未乾,俄羅斯已派出特種部隊「保護克里米亞僑民和軍事設施」。
至於為什麼說「強行融合」?
有很多「大中華膠」以至中南海的「政治顧問」也是一臉懞然。原因很簡單,就是「蘇聯老大哥」從一開始就講大話,而所有「社會主義小弟弟」包括香港的一眾左膠和大中華膠都「被教育」一個錯誤的陳述,就是:由秦朝直至道光年間,烏克蘭都是俄羅斯的固有領土。而且「文化血緣一脈相承」,於是乎「搞分裂的恐怖份子一定不會得逞」。
而不久之前(2014226),文滙報駐莫斯科記者的報道還指:俄羅斯「出兵烏克蘭、還不是時候」。也正正就是這種白痴愛國的國民教育必然的結果。而即使這位「專業記者」對烏克蘭「略有認識」,但也只能寫出這樣水平的陳述:
眾所周知,失去烏克蘭是俄羅斯不可承受的損失。基輔是俄羅斯文明的發源地,其意義如同中華民族的黃河流域;黑海出海口是沙俄費盡心思、用無數將士的犧牲奪取來的。烏克蘭東部的軍事工業也是俄羅斯強大國防工業不可或缺的一環。毫不夸張地說,烏克蘭是俄羅斯恢復昔日榮耀的基石。也正因此,美歐一直處心積慮地要把烏克蘭從俄羅斯的懷抱中拖出來。
原來又是算到「美歐處心積慮….」的帳上去而已!
這種所謂分析,只能適合某種「高級知識份子」的口味,就是「起碼比無知的群眾知多一點點」,而所謂「眾所周知」,sorry,那只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接受高級知識份子特殊訓練而形成的「專業腦殘廢柴」。
對於「烏克蘭是俄羅斯文化的發源地」,這點倒沒有講錯,算是有個起碼水平,因為香港這邊知道的人還真的不多。但中國人最好就不要自己拍腦袋發白日夢啦,請認真看看烏克蘭人自己寫些什麼。看看2003年出版,由前烏克蘭總統庫奇馬所撰寫的歷史書 《烏克蘭不是俄羅斯》Leonid Kuchma. Ukraine is NOT Russia. Moscow: Vremya, 2003. – Russ. Ed 。該書以俄文發行,目的是針對俄羅斯民眾,讓他們多知道一點歷史事實,以免再受蘇共從前的「愛國教育」蒙蔽而對自己的隣邦作出「非理性的愛國幻想」。至於烏克蘭這邊,歷史其實是家喻戶曉,根本不用另行教育,除非強行推動「俄羅斯式愛國教育」。
該書其實也不是第一本寫這種歷史事實的鉅著。早在1890年,在沙俄帝國搖搖欲墜的時候,烏克蘭學者Mykhailo Hrushevsky 已寫成一套十冊的編年史,詳細寫出烏克蘭的民族歷史,的而且確一千多年之前,俄羅斯是由烏克蘭的前身「基輔大公國」所衍生出來,而該國的名稱,是Kiiv-Rus:基輔俄羅斯。因此「烏克蘭是俄羅斯文化的發源地」這點是全無異議。
但在俄羅斯立國和強大起來之後,反而變成侵略者,一直企圖奴役烏克蘭民族。烏克蘭人承受了接近一千年的文化清洗和種族滅絕,仍然沒有倒下來 (這個另有後話,先按下不表)。因此要烏克蘭人「認同俄羅斯」是「血濃於水」,烏克蘭人會跟你引述中國名句:大義滅親。因為這種「文化分歧」在1863年沙俄內政部長Pyotr Valuev是這樣反映出來的:「小俄羅斯方言」(指烏克蘭語) 從來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存在的空間! 於是這位「非常愛國」的俄羅斯人宣佈「禁止烏克蘭方言用於宗教、文學和教科書等刊物」。1876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再乾脆宣佈禁制所有烏克蘭「方言」的刊物。
可以這樣看,既然烏克蘭(基輔俄羅斯)才是俄羅斯的老祖宗,怎麼到了一千年後的俄羅斯人,反而認為有人活學活用老祖宗的語言才是一種不正當的「方言」呢? 很有趣是不是?
很簡單的,文化自卑:難道你叫俄羅斯的生蕃自認自己使用的殘體字和野蠻文化令他們自覺比他們所奴役的一個地方還要低等唄?
至於克里米亞是1954年才併入到烏克蘭的。這個「強行融合」又是什麼一回事
烏克蘭在推翻帝俄之後乘機立國, 後來接受列寧招安, 成立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當中並不包括克里米亞地區 (這段被騙招安以及其後近乎被滅族的史實稍後再寫)

本來克里米亞也是一個獨立「加盟共和國」名稱是「克里米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也是當地土著借助紅軍的力量推翻沙皇駐守當地的白俄軍隊,勝利之後歸順蘇聯建立蘇維埃。但當紅軍「過橋抽板」反過來要對付韃靼人的時候,正好納粹德國入侵,韃靼人叛變求助德國驅逐俄羅斯人。二戰之後,當然是「秋後算帳」的時候。就是斯大林將「所有克里米亞土著」不論男女老幼,一律清除。沒死的就流放變成「新西伯利亞人」。至於克里米亞地區,則由俄羅斯移民殖入,變成「新克里米亞人」。
那麼既然克里米亞經已成功清洗並變成蘇聯的一個「地方政府」,那又何苦要把她雙手奉送給烏克蘭呢?
其實這個如意算盤簡單到不得了:就是既然知道烏克蘭不會甘心做奴隸,送一份大禮過去,算是「慶祝三百年民族合作的大好日子」,其實是確保議會有足夠的代表去保障「宗主國」的利益。因此即使是1991年獨立後的烏克蘭,仍然經常由親俄的政客出任總統;而任何烏克蘭人民代表要求和俄羅斯「平等對話」,則必然會有「內部鬥爭」把他/她「整理」下台。當然不是兩個人要合騎一部電單車這麼簡陋啦,乾脆開槍就是。
不過有一點倒是共通的,就是企圖殺人的,都必然會向北逃跑入去俄羅斯國境,然後「遍尋不獲」。
而另外一個殺着更絕:既然「烏克蘭境內」有大量俄羅斯僑民和重要軍事基地,因此俄羅斯「有責任」出兵「維護克里米亞的安定繁榮」!
因此這種所謂「送大禮式的融合」,可以參考一下希臘史詩的案例,那叫「木馬屠城記」。因此西方諺語有云 Beware of Greeks bearing gifts。來送大禮的,還要看清楚是什麼一回事。
好了,上文講到「按下不表」為何烏克蘭經歷千多年的文化和種族清洗而仍然沒有垮下來。
大家有沒有聽過「哥薩克騎兵」Cossacks? 這些可不是「哈薩克人」Kazakhs,這點是絕大多數人都搞錯的。今日在「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 建國的民族叫「哈薩克人」Kazakhs,是蒙古欽察汗國和土著韃靼人的混種。但「哥薩克騎兵」是烏克蘭人所組成的武裝自治組織。烏克蘭歷史對這點寫得很清楚。
在中世紀的時候,東歐大部份地區的老百姓其實都是「農奴」,而烏克蘭被強隣欺壓之下,國家淪陷、百姓流離。但烏克蘭人向來生性獨立,於是大量不肯被奴役的人逃離「領主」的魔掌,尋求獨立生活 (有點《水滸傳》的氣氛)。而為了保衛自由,這些「自由戰士」練成勇武無敵的本領。因此在歷史上,直到14世紀才有比較明確的「哥薩克騎兵」記錄。而這支「僱傭兵」在近代歷史上戰績輝煌,包括擊退土耳其人入侵,協助沙俄擊敗拿破崙、以及幫助蘇聯擊退納粹德軍。其活動地區,正正就是今日的烏克蘭。
巧合嗎? 真白痴。烏克蘭人的 DNA 就是如此勇武。
正當上月基輔獨立廣場槍聲雷鳴,親俄政府的特種部隊向着烏克蘭民眾開槍鎮壓的時候,有些記者居然奇怪鏡頭是否「偽造」,因為「見到示威的烏克蘭人中槍倒下,而同伴竟然毫無懼意,手持簡陋的自製盾牌繼續挺進」。這些白痴記者根本不懂歷史嘛。廣場上的烏克蘭民眾和哥薩克騎兵的分別:只欠一把彎刀、一匹駿馬。他們是天生不怕死的自由戰士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