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6日 星期五

中共想打貿易戰爭? 咁等住解體囉



經常都在提醒大家:客觀事實不會因為人的主觀意願而作出改變。中國的先天劣勢亦然,勉強不來。而其中一樣最簡的事實就是: 中國必須依賴對外貿易來維持中共的政權穩定。而這個也是中共自己的所作所為而固定下來的。鄧平的高明之處,就是夠膽承認有這條活路可走,而習近平的大膽之處,就是認識到這條活路同時也必須要有另外一條出路。特朗普的流氓之處,就是看準這個死穴來加以阻撓、討價還價。中國要是不知死活,現在就來個螳臂擋車的回應,那就等如自挖墳墓、與人無尤了。

試想想鄧小平的開放政策,為什麼要說「不改革開放,就是死路一條?  因為中國的確是死過翻生嘛。在鄧小平宣布改革開放之前,中國跟著蘇聯走那條舊路早就到了盡頭。通過集權來強硬完成的集體化、計劃式公有經濟,早就破了產。而鄧小平對外活動,第一個拉攏的,就是美帝。他實在得非常準確。而美帝當時正要和蘇聯決一勝負,對中國主動親近,更加是求之不得。由此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令中共的統治穩定下來。

這個良性循環是這樣的:由國優先在沿海地區開放勞動力密集型的工業,讓外商進來投資;再將產品傾銷到國外市場。這個部署一方面替中國的人口壓力找到出路,同時亦賺來外匯、以及拉動技術提升,更可以利用外匯進口糧食來解決如何養活十幾億中國人的難題。

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外銷產品的檔次和增值越來越高,而中國也開始累積了研發自有產品的基礎。但這個表面風光的背後,一直存在一個心魔,就是時刻都要警愓「蘇聯式解體。這個也是鄧小平「經濟寬鬆、政治嚴控格局的由來。

這個良性循環的隱患是這樣的:中國對進口戰略資源依存度越來越高。首先是能源需求的增長,導致國家戰略石油儲備長期偏低。

中共政府言論都指中國的戰略石油儲備「不斷提升」。不過由總體的供求關係來看,這個結論不大可信,因為中國的石油生產和消耗量差距,從改革放開始就是大幅接闊。到了2008年,中國的石油儲備才不過10(按淨進口量的儲備功能計);在大規模加大油庫建設後,到了2016年,中國自誇已達到 50 天的進口量。據說目的是達到90天的儲備量。

即使是姑妄聽之,但「列強」的儲備又總是中國的倍數以上。即使是一個小日本,戰略石油儲備為世界之冠,有169天。試想像一下,要是中國對外開戰,必須要在一兩個月之內掃平所有對手,否則真的出現石油禁運的話,中國連一部車都開不了,更不用說什麼航空母艦了。即使是真打不成,光是石油短缺也可以拖垮中國的經濟。如此基礎弱的工業基礎,又能否有本事打貿易戰? 很可疑吧?
另外一種戰略資源,就是食物供應。

表面上,中國好像不會出現從前那種大飢荒的情況。因為市場上的貨架永遠好像堆得滿滿的,而中國即使最窮困的山區小填,也好像一切正常。不過這個不愁溫飽的假像,中國的領導人自己心裡有數。

按中國政府自己的統計,對於「食物自足率」都只有接近九成,看來問題仍然不大。不過假如我們從「食物鏈」的角度來看,情況就很不一樣。因為越是在供應鏈上游的物資,供應越是緊張。例如作為食用油、稙物蛋白質、澱粉以及動物飼料的原材料:大豆,對外依存度達到85%! 當中美國就佔了接近1/3。同期中國的玉米自足率雖然高,但也難以填補大豆的依存。由此薄弱基礎支撐起來的農業經濟,明顯是危如累卵吧。

而和食物生產息息相關的化肥,情況也是差不多。中國化肥使用量,佔全球35%,是美國和印度的總和。你沒看錯,中國使用的化肥比美國是倍數地多。雖然說是供應不缺,但效益却如此低下,這個情況,又是極度耐人尋味的。

與此同時,中國本身的金融也不能自主。首先第一個難題,就是債務壓力。中國的負債比例,其實高達GDP 的接近三倍。中國政府一直吹噓的「高存款率」基本上都是假像。因為銀行存款金額高,並不表示什麼東西。因為只要是負債比存款要高的話,也是負資產嘛。而中國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各種金融危機之後,最可靠的金融後盾,依然是香港! 中國的外來直接投資,排第一名的竟然是香港。錢當然不一定來自香港啦,但香港作為中國的金融窗口,這個地位就無從取代。而中國所有大型國企,都差不多全是來香港上市的。而人民幣希望爭取成為國際結算貨幣,其實也是要靠香港。因為境外儲存人民幣最多的地方,正正又是香港;而國際交易之中,其實也是主要由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作為結算來源。

從以上各種重要戰略資源的對外依存情況來看,習近平強推「一帶一路」來企圖突這種對外依存的格局,也可算是一種合理的措施。不過中共一如既往地表現出極低效率、也全不尊重這些沿線國家的本土利益,而結果就是:來找乘機找著數的多,認真願意合作的少之又少。而中國的對外投資,更至被諷為「新殖民主義」;在爛帳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中國就變成處於極度尷尬的情況:要是繼續倒貼出去,突破的可能性就越來越低;如是不倒貼出去,認真來強制履約的話,又會被指責為新殖民主義。

美國不趁這個時勢來打劫,還待何時? 而更難得的是:美國看準了中共執政的僅餘合法性,其實就只有「國富民強」這個當年滿清百多年前提出的口號! 在避免涉嫌「喪權辱國」的前題下,習大習只能強硬地打「開口牌」了。到了真正談判的時候,還不又是死死地氣任美國佬宰割。

以上的分析,大家可以參考一下之前的報導:
《沒有定價權又何來經濟強國》http://alexstshiu.blogspot.hk/2015/11/blog-post_8.html
《中國「定價權」的大博奕》http://alexstshiu.blogspot.hk/2015/11/blog-post_10.html
《中國「定價權」的大博奕》續篇 http://alexstshiu.blogspot.hk/2015/11/blog-post_11.html
《中國定價權大博奕之水泥特稿》http://alexstshiu.blogspot.hk/2015/11/blog-post_98.html
《中國的商品定價權問題- 糧食篇》http://alexstshiu.blogspot.hk/2015/11/blog-post_18.html
《從定價權看金融,為什麼中國學不了香港的管理水平》http://alexstshiu.blogspot.hk/2015/11/blog-post_2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