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出了一篇文,比較匆忙。只點出了人口結構對於「後佔中」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泛民議席」的變化影響。
大家似乎都忘記了一個重點:在2003年大規模的倒董示威之後,其實董建華仍然堅持「留下來」,並且繼續得到中央撐腰。而事情發展到了2004年立法會選舉,雖然民主黨失去「第一大黨」的席位,但泛民總體取得回歸以來最多的席位、以及新晉政黨的出現,才令到老董無法「堅持下去」。那才出現2005年的「腳痛」現象。
因此對於真正可以影響政府權力分佈的重點,是在佔中之後,到底香港的立法會,到底是重複2004的情況、還是重複2008年的情況?
先前一文的分析是:請小心年齡結構。因為「激進」的年輕人,比起「保守」的老年人,在接近350萬已登記選民的比例上是處於下風。除非中老年齡的選民之中,願意轉為支持年輕人的意願提高,否則光看數字,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有機會是「泛民一舖清袋」。[1]
其後有網友熱血地指出:那麼多些年輕人出來登記做選民不就可以扭轉情況了嗎? 
這個講法當然振奮人心。之不過,事情也不可能超越「物理極限」。就是香港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社會,年輕人的比例其實「偏低」。
統計署有2014年的人口年齡數據,大家可以自己去政府網站看一下。不過由於年齡劃分和選民登記的有所不同,我作出了一些調整,盡量按選民登記的年齡組別「重組案情」讓大家了解一下。重組後的分佈如下:
| 
   
年齡組別 
 | 
  
   
 人數  
 | 
  
   
比重 
 | 
 
| 
   
18-20 
 | 
  
   
     378.00  
 | 
  
   
5.87% 
 | 
 
| 
   
21-25 
 | 
  
   
     435.80  
 | 
  
   
6.77% 
 | 
 
| 
   
26-30 
 | 
  
   
     515.40  
 | 
  
   
8.01% 
 | 
 
| 
   
31-35 
 | 
  
   
     583.20  
 | 
  
   
9.06% 
 | 
 
| 
   
36-40 
 | 
  
   
     562.40  
 | 
  
   
8.74% 
 | 
 
| 
   
41-45 
 | 
  
   
     581.80  
 | 
  
   
9.04% 
 | 
 
| 
   
46-50 
 | 
  
   
     591.70  
 | 
  
   
9.19% 
 | 
 
| 
   
51-55 
 | 
  
   
     661.90  
 | 
  
   
10.28% 
 | 
 
| 
   
56-60 
 | 
  
   
     593.70  
 | 
  
   
9.22% 
 | 
 
| 
   
61-65 
 | 
  
   
     462.40  
 | 
  
   
7.18% 
 | 
 
| 
   
66-70 
 | 
  
   
     326.00  
 | 
  
   
5.06% 
 | 
 
| 
   
71< 
 | 
  
   
     745.40  
 | 
  
   
11.58% 
 | 
 
| 
   
  6,437.70  
 | 
  
   
100.00% 
 | 
 
換言之,即使人口再多,也很難百份百登記。還不要忘記總有很多人「很討厭政治」打死也不會登記。由於我沒有詳細的「合資格人數」在手,假設這個7/3比例同樣適用於各個年齡組別 (總有假設嘛!) ,這個「總體年齡分佈」也差不了多少。
結論也很明顯,就是「中老年人比年輕人多」。即使全部登記做選民,保守還是一樣會壓倒激進的。
而且這裡還有一個「異常情況」大家也又不要看漏眼了。
香港的「中間階層」是很離奇地正在消失之中! 
尤其比較2008年以及2012年的登記選民人數和年齡構成[3]:26歲開始直至50歲的中間組別,登記選民人數大幅下滑,超過10%平均。所佔己登記選民的「比重」這點還更要命:高齡選民人口大幅上升! 令到「中間年齡」的組別,在整體選民比重之中,更加出現高達20%的跌幅!
真的很離奇。唔睇真楚,真係以為自己「時運低」….
| 
   
登記選民人數 
 | 
  
   
登記選民比重 
 | 
 |||||
| 
   
年齡組別 
 | 
  
   
2008
  年 
 | 
  
   
2012
  年 
 | 
  
   
人數變化 
 | 
  
   
2008
  年 
 | 
  
   
2012
  年 
 | 
  
   
比重變化 
 | 
 
| 
   
18-20 
 | 
  
   
       102,058  
 | 
  
   
       143,748  
 | 
  
   
40.8% 
 | 
  
   
3.03% 
 | 
  
   
4.15% 
 | 
  
   
37.0% 
 | 
 
| 
   
21-25 
 | 
  
   
       194,833  
 | 
  
   
       224,371  
 | 
  
   
15.2% 
 | 
  
   
5.78% 
 | 
  
   
6.47% 
 | 
  
   
12.0% 
 | 
 
| 
   
26-30 
 | 
  
   
       251,530  
 | 
  
   
       228,823  
 | 
  
   
-9.0% 
 | 
  
   
7.46% 
 | 
  
   
6.60% 
 | 
  
   
-11.5% 
 | 
 
| 
   
31-35 
 | 
  
   
       275,459  
 | 
  
   
       245,078  
 | 
  
   
-11.0% 
 | 
  
   
8.17% 
 | 
  
   
7.07% 
 | 
  
   
-13.4% 
 | 
 
| 
   
36-40 
 | 
  
   
       283,265  
 | 
  
   
       271,542  
 | 
  
   
-4.1% 
 | 
  
   
8.40% 
 | 
  
   
7.83% 
 | 
  
   
-6.7% 
 | 
 
| 
   
41-45 
 | 
  
   
       368,056  
 | 
  
   
       288,035  
 | 
  
   
-21.7% 
 | 
  
   
10.92% 
 | 
  
   
8.31% 
 | 
  
   
-23.9% 
 | 
 
| 
   
46-50 
 | 
  
   
       440,696  
 | 
  
   
       383,839  
 | 
  
   
-12.9% 
 | 
  
   
13.07% 
 | 
  
   
11.07% 
 | 
  
   
-15.3% 
 | 
 
| 
   
51-55 
 | 
  
   
       382,945  
 | 
  
   
      
  429,666  
 | 
  
   
12.2% 
 | 
  
   
11.36% 
 | 
  
   
12.40% 
 | 
  
   
9.2% 
 | 
 
| 
   
56-60 
 | 
  
   
       309,078  
 | 
  
   
       355,588  
 | 
  
   
15.0% 
 | 
  
   
9.17% 
 | 
  
   
10.26% 
 | 
  
   
11.9% 
 | 
 
| 
   
61-65 
 | 
  
   
       190,933  
 | 
  
   
       286,180  
 | 
  
   
49.9% 
 | 
  
   
5.66% 
 | 
  
   
8.26% 
 | 
  
   
45.8% 
 | 
 
| 
   
66-70 
 | 
  
   
       158,843  
 | 
  
   
       165,172  
 | 
  
   
4.0% 
 | 
  
   
4.71% 
 | 
  
   
4.77% 
 | 
  
   
1.2% 
 | 
 
| 
   
71< 
 | 
  
   
       414,311  
 | 
  
   
       444,159  
 | 
  
   
7.2% 
 | 
  
   
12.29% 
 | 
  
   
12.81% 
 | 
  
   
4.3% 
 | 
 
| 
   
   3,372,007  
 | 
  
   
   3,466,201  
 | 
  
   
2.8% 
 | 
  ||||
整體選民登記人數上升只是2.8%,但單是「剛退休」組別的選民,竟然「爆升」接近50%! 而最年輕的組別即使也是「大升」,但由於基數低,升了也影響不大,反而最要命的,是「中間年齡」消失了。
假如我們以為是「年齡向上推」,因此中年減少而老年增加,這在邏輯上是成立的。但數字並不符合邏輯,因為26-30的組別要往上移的話,那麼31-35的組別不可能同時出現人數下降! 同樣道理,41-45的組別要「升呢」上46-50的組別,也不可能同時出現46-50的組別出現萎縮現象…..
以上的數字真的令人摸不着頭腦……只有老年人口的選民登記出現「淨增長」。而且是大幅的淨增長。
而且更奇怪的是:登記了做選民,不可能會「自動消失」吧?  除非選擇退出登記、或者「被退出登記」。但既然受影響的數字是如此龐大,不可能十幾萬人「被消失」也沒有人哼半句吧?  泛民死咗去邊?
我智慧有限,不知道有沒有高人出來指點一下。否則這個趨勢持續的話,在2016年的選舉,傾向保守的建制派根本可以不搞任何選舉工程都「食硬你」。
至於還是否有空間去「調整」呢? 也許還有的。
因為假如按林瑞驎的7/3 比例,在「可登記」的選民空間方面,老年人口是超過80%,要再加把勁相信有極大難度。而年輕選民的「空間」還有提升的可能,因為真的看來是「登記比例偏低」:大約只是65%左右。
經過今次「佔中」事件之後,到底有多少市民會重新考慮這個「公民責任」的問題,還得拭目以待。
| 
   
年齡組別 
 | 
  
   
調節後可登記人口 
 | 
  
   
調節後比重 
 | 
  
   
年齡組別 
 | 
  
   
實際已登記人數 
 | 
  
   
推算登記比例 
 | 
 |
| 
   
18-20 
 | 
  
   
          281.52  
 | 
  
   
5.87% 
 | 
  
   
18-20 
 | 
  
   
143,748 
 | 
  
   
51.06% 
 | 
 |
| 
   
21-25 
 | 
  
   
          324.56  
 | 
  
   
6.77% 
 | 
  
   
21-25 
 | 
  
   
224,371 
 | 
  
   
69.13% 
 | 
 |
| 
   
26-30 
 | 
  
   
          383.85  
 | 
  
   
8.01% 
 | 
  
   
26-30 
 | 
  
   
228,823 
 | 
  
   
59.61% 
 | 
 |
| 
   
31-35 
 | 
  
   
          434.34  
 | 
  
   
9.06% 
 | 
  
   
31-35 
 | 
  
   
245,078 
 | 
  
   
56.43% 
 | 
 |
| 
   
36-40 
 | 
  
   
          418.85  
 | 
  
   
8.74% 
 | 
  
   
36-40 
 | 
  
   
271,542 
 | 
  
   
64.83% 
 | 
 |
| 
   
41-45 
 | 
  
   
          433.30  
 | 
  
   
9.04% 
 | 
  
   
41-45 
 | 
  
   
288,035 
 | 
  
   
66.47% 
 | 
 |
| 
   
46-50 
 | 
  
   
          440.67  
 | 
  
   
9.19% 
 | 
  
   
46-50 
 | 
  
   
383,839 
 | 
  
   
87.10% 
 | 
 |
| 
   
51-55 
 | 
  
   
          492.95  
 | 
  
   
10.28% 
 | 
  
   
51-55 
 | 
  
   
429,666 
 | 
  
   
87.16% 
 | 
 |
| 
   
56-60 
 | 
  
   
          442.16  
 | 
  
   
9.22% 
 | 
  
   
56-60 
 | 
  
   
355,588 
 | 
  
   
80.42% 
 | 
 |
| 
   
61-65 
 | 
  
   
          344.38  
 | 
  
   
7.18% 
 | 
  
   
61-65 
 | 
  
   
286,180 
 | 
  
   
83.10% 
 | 
 |
| 
   
66-70 
 | 
  
   
          242.79  
 | 
  
   
5.06% 
 | 
  
   
66-70 
 | 
  
   
165,172 
 | 
  
   
68.03% 
 | 
 |
| 
   
71< 
 | 
  
   
          555.14  
 | 
  
   
11.58% 
 | 
  
   
71< 
 | 
  
   
444,159 
 | 
  
   
80.01% 
 | 
 |
| 
   
       4,794.52  
 | 
  
   
100.00% 
 | 
  
   
3,466,201 
 | 
  
   
72.30% 
 | 
 
[3]
政府統計處《參與公共事務的情況》請按「按年齡」一項,可取得整個
excel http://www.censtatd.gov.hk/hkstat/sub/gender/pattern_of_participation/index_tc.jsp
會唔會係搬屋無通知選民登記處比人除咗名?
回覆刪除有可能, 咁就唔該大家幫手去 "尋人" 啦
回覆刪除When comparing the no. of voters in each age group,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a voter is 4 years older in 2012 than in 2008. To simplify, let’s assume it is 5 years so that people in the age group 26-30 in 2008 have become 31-35 in 2012. So the actual no. of the group is still fairly consistent: 275,xxx in 2008 and 271,xxx in 2012. It also stands for most of the other age groups.
回覆刪除The main reason is that each registered voter is getting 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