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中國的食物安全問題


別傻啦,不是有沒有毒呀,是中國根本連吃的都不夠呀。

因此香港之所以「非常重要」、而且達到「不容外國勢力說三道四」嚴重地步的真正原因,不在於香港能提供便利的「塞住阿媽把口」的奶粉供應這麼簡單,而是在於「中國不能不靠香港的金融平台來支持吃飯」。

香港人媽聲四起,質問為何中國人不在國內買奶粉、反而擁到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和香港人爭購奶粉。其實香港的情況並無特別。這個不止是食品安全的問題這麼簡單,而是中國其實「糧食供應」整體出了問題,要到國外搶購的,不止是奶粉。

這一點,倒是中國官方媒體也不否認的事實。例如2013312日【新華網】[1]的報導,中國的「糧食自給率」經已跌破95%。小麥、玉米、稻穀等主要糧食穀物進口量大增,「淨進口」跳升超過300%,達到1,297萬吨。

這個還只是「官方數據」。當然主管糧食的部門絕對不同意所謂「對外依存」的問題,不過也又是官方數字:「大豆對外依存度超過80%」,換言之,中國人所食用的大豆看似簡單,但原來「八成靠進口」。而且進口的主要貿易對手,是「美帝」! 而且是年年雙位數增長。

美帝倒沒有必要隱瞞這件事,大家可以看看美國本土的糧食業界分析這種走勢[2]

中國進口大豆這回事,不止是美國頭號出口對象,同時也是「全球出口對象」。到底是中國人太過鍾意食豆腐還是拼命釀豉油,這點又不得而知了。但更有可能是「玉米和大豆」是作為主要牲口飼料。這個推算比較靠譜。不過如果這個是事實,那麼中國其實以「食物鏈」這個角度看:是完全依賴國際支援的! 這個留給中國糧食部門自己解畫好了。




不過「口裡說不」是一回事,身體永遠很誠實。對於中國需要到海外「搶食」這回事,倒是其他非官方媒體「摑」很比較狠。例如「新唐人」[3]這個媒體,就認真「賣國」很要命。2014720日有大字標題是:中國糧食危機和海外圈地屯田

文中指出:中國的糧食進口十年翻一番

中國曾經以世界百分之七的可耕地養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也有說是百分之九和百分之二十二),是執政黨一貫津津樂道的重大政績。至於中國人是否真的食得飽、食得好,要信黨的一套還是市場的一套,大家自己決定好了。

因為隨着九十年代中國取消了糧食、食用油等的定量供應,中國人在人均消耗更多糧油的同時,飲食結構也大為改變,肉類食物的比重大幅增加,越來越多的玉米、豆類等被用於飼養越來越多的豬牛羊和家禽,部分可耕地被轉變成草場 (都講過啦:這個是「食物鏈」的概念)

同時食品污染和浪費嚴重是另一大問題。實情是:是中國過半省份的糧食需求難以自給。

文章引述著名雜交水稻專家、寧波市農科院副院長馬榮榮表示:

上海的糧食自給能力大約為百分之十,其它近百分之九十要靠外地調入;浙江只能自給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主要靠黑龍江、江西、安徽三個省份供給;北京、天津、廣東、福建等省糧食均不能自足。

在天災和戰時,各產糧大省為了自保,可能停止輸出糧食。馬榮榮稱:「基本口糧如有百分之十的不足,社會可能出現動亂;如有百分之三十的不足,那就完全亂掉了。

因此國家的宣傳機器說「自給率95%­」這是一句語帶誤導的空話,千萬不要以為「飯碗九成滿」就天下太平,因為只要「自給率低於90%」,中國其實已經開始走向動亂的臨界點。因此「食物鏈」(大豆作為人類及性口飼料) 如果出現80% 「進口依賴」、而且主要靠美帝為主的供應,中國的「國家安全」其實全仗美帝面色!

文章更指出「官方以外」的數字:

2012年中國糧食的自給率約為89.4%,低於95% 以上的政策「紅線」,也跌破自給率90%的動亂紅線。2012年以前的十年內,中國糧食的「進口依存度」從百分之6.2% 增長到百分之12.9%,整整翻了一番。2013年中國糧食進口量依然維持高位,該年度中國穀物進口量接近1,500萬噸,較2012年又有所提高。2013年中國「糧棉油糖」四大農產品的淨進口量比2000增加五倍,相當於八億多畝耕地的產出量。

文章再據中國農業貿易促進中心提供的數據指:

2014年前四個月,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逆差」為212.4億美元,同比增長40%! 其中包括幾大主糧在內的穀物淨進口666萬噸,同比增長百分之86%! 並引述專家表示:自2011年以來中國「糧棉油糖」等主要農產品即呈現「全面淨進口」的趨勢。

於是文章點出了這個不可逆轉的情況:海外圈地屯田的大時代經已出現。

國際市場的糧食價格一向非常敏感,幾年前中國大批進口糧食時,國際糧價立刻應聲而漲,且漲幅頗高。即使中國能夠從國際市場買到所需的糧食,也需要鉅額外匯。一旦遇到戰爭或全球大面積的天災,國際糧食市場或難以提供中國百分之十的糧食供應缺口,或因海運航道被封鎖運不回所需的糧食,屆時中國大規模的社會動亂難以避免,故保障糧食供應安全成為近幾年來中國頭等重要的議題。

因此20144 年四月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14年「六大工作任務」中,第一項就是保障糧食的供應安全[4]。中國的「國家安全觀」其實不止金融,而且骨子裡是很明顯:自給率再跌,天下隨時大亂! 而習近平或者早已放棄「糧食自給」這種思維方式,改而採用「賺錢買糧食」的政策。不過口風仍「企硬」要堅守「18億畝耕地」的所謂「紅線」。[5]

既然國內生產不出足夠的糧食,靠外人供應又不可靠,許多中國農企就另闢蹊徑,跑到外國購買糧食生產基地,利用外國的土地來種植中國所需的糧食。

其實自從80年代末以來,中國農業企業已經在澳洲、古巴和墨西哥等地投資農業和種植業,但那些只是中小規模的零散的投資,還沒有形成農企業界的共識和共同行動。 2007年以來,中國不少企業先後斥鉅資購買了位於南美的智利、巴西、阿根廷和非洲的大片農田;中國農企也更加在東南亞的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老撾等國租賃和開發農田,中國早就「靜靜雞」開展了大規模在海外圈地屯田的大時代。

近幾年來,在企業、資本、政府多方聯合推動下,赴海外圈地屯田已上升為中國的政府行動的基本國策,甚至出現「總動員」的情況,連三九唔搭八的中國電腦業龍頭企業「聯想」也加入了海外圈地屯田的洪流,跑到智利和澳洲搞「水果基地」。[6]預算五年內達到「十萬畝」的規模。

這種「圈地」的行為一直湧到歐洲。烏克蘭政府20139月公布「中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與烏克蘭農業公司KSGAgro簽署一份為期50年的協議,向中國提供十萬公頃(一公頃等於十五畝)農田。 最終中國將購買三百萬公頃烏克蘭農地,這個可換算成烏克蘭國土面積的5% 或可耕地面積的9%,即相當於比利時或亞美尼亞或美國麻省的面積,也大於世界上五十個國家的領土面積。

這個是「國家級數」的行為,而另外中國中小農企在其它國家的農業經營也不可忽視,如五十萬浙商在全球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從事農林牧漁等產業,承包土地和水面積共三百多萬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