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看2015六四統計 ﹣應該又有人靠害阿爺 (修訂版)

這個笑話開始有點重複得令人發悶,不過這個真理依然一點沒變:每次阿爺很想有人出辦法來「解決民意」的時候,獻計之人不止沒有將舊問題解決,而且非常有效地製造一個新問題出來!正如李嘉誠一早批死:有本事的不辦事,爭着辦事的沒本事。

現在情況是,反對派不停衍生出新的組織和行動,而建制派疲於奔命,顧此失彼。

是咁的。

正當去年政改民意拉鋸的時候,肯定有人獻計給阿爺,指老白鴿由於做事拖拉,青年新世代早就深感不滿,於是應該一不做二不休,將事情做死!如此一來,老白鴿既得不到任何政治好處,又會失掉新世代的支持、順手更可以將潛藏在建制之內的「吃飯鍋」的偽中間派一次過「引蛇出洞」一併處置。功成之後,2017年的立法會選舉,必定可以將立法會內的反對派「一舖清袋」; 在泛民陷於內鬥之後,建制派將可以進一步鞏固版圖、到時阿爺可以安枕無憂云云。

及至落閘之後的示威發生時,催淚彈根本沒有解決「佔領運動」、反而迫出了一場更大規模的「雨傘運動」。於是「香港不夠警察」一事就表露無遺。這點我也早幾年就分析過,香港的社會安定是完全維繫於市民主動守法。即使香港有三萬個警察,假如同時有大量市民違法,人手其實也是不夠的。汲取了教訓,就2016年政改表決的部署,警務處就只能馬死落地行,急召退休警員補充後台工作,以騰出人手去前線。

而雨傘當時的「拆大台」現象,的確好像按着獻計人的預算一般發生。於是有人暗自歡喜,以為「暴力離間」的計謀得逞了。其後的學聯被拆台,更加令到建制派喜出望外,認為是「超額完成任務」。之不過,到了六月四日的維園晚會。麻煩就終於都出現了。雖然各大「愛國傳媒」都一致「唱衰」晚會,但事後大家點算出席人數的時候,情況並不如預算中一樣。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統計數字:


年份
大會人數
警方人數
1990
150,000
80,000
1991
100,000
60,000
1992
80,000
28,000
1993
40,000
12,000
1994
40,000
12,000
1995
35,000
16,000
1996
45,000
16,000
1997
55,000
n/a
1998
40,000
16,000
1999
70,000
n/a
2000
45,000
n/a
2001
48,000
n/a
2002
45,000
n/a
2003
50,000
n/a
2004
82,000
48,000
2005
45,000
22,000
2006
44,000
19,000
2007
55,000
27,000
2008
48,000
18,000
2009
150,000
62,800
2010
150,000
113,000
2011
150,000
77,000
2012
180,000
85,000
2013
150,000
54,000
2014
180,000
99,500
2015
135,000
46,660


其實維園這個地方,球場內能容納的人數,最多也只是15萬人左右。其中一年所謂18萬人,除非是極度擠迫,否則也很難達到。有關的「統計」方法,可以參考港大的統計基準。

http://hkupop.hku.hk/chinese/features/june4/headcount/2009/5_Dr.So_June4_Headcount_Area+Calculation_2009.pdf

六個球場加起來的面積大約有 43,293平方米

  • 以每平方米 2.8 人計算:2.8 / x 43293 平方米 = 121220 
  • 以每平方米 2.5 人計算:2.5 / x 43293 平方米 = 108233 


因此基本上每米坐了三人左右就可以達到15萬人。這條數不算難計。而實在13.5萬人,其實一點也不「低」才對。而自從1992年開始,維園的人數很久也沒有超越十萬人。不過這個情況在2009年就忽然熱鬧起來。是從來也沒有降低過十萬人。

即使按警方的數字,雖然是比大會的統計少了一大截,但總不可能去年坐滿六個球場是接近十萬人,而居然今年又坐滿六個球場,竟然是少了一半?好神奇囉....

換言之,獻計人一直推銷給阿爺的「拆台」情況,其實並沒有真正發生,雖然學聯決定不出席,但維園依然坐滿了人!拆不拆台,基本上全無影響!

而在維園之外,反而真的開始出現遍地開花的情況。尤其在港大另行主辦的六四紀念晚會,出席人數是「出乎港大學生會預料」。據報出席人數有二千人,比港大學生會原先預算多一倍。而其他地區也有不同團體舉辦其他活動。可見六四的紀念活動,真的是在擴散而不是萎縮。

回頭看看維園的情況。按明報的現場調查(20150605日:近半港大集會者「棄維園」),報導指出:支持支聯會綱領的,有近九成;而有17%的參與者是「第一次」出席維園集會。說明支聯會有足夠的「新血」去補充其他活動所帶走的人數。要注意:這17%不是先前「入唔到維園」,而係「冇去過維園」。因此可以確定是新加入的。

雖然這個抽樣很難說是很科學,但也有文有路:在維園表示「年年有參與」的,只有6%;而在港大集會的人,當中有85%曾參與維園集會。說明了另一個更加準確的信息,就是「每年都有新血」加入維園,而在其他地方「另起爐灶」的,都曾去過維園。維園內的群眾構成,一直都在「新陳代謝」而維持「常滿」!


在維園相對「清淡」的年代,政府也懶得去點算維園人數。但2003年開始,外溢暗湧其實早就觸發了另一波的「民主運動」,不過是由「大中華」開始轉移到「本土」問題。2003年的「七一遊行」人數一次過就爆發出五十萬。其後雖然大幅下降,不過早就形成了另一個「持續性」特強的民間行動。當中細節可以參考港大民調中心的統計圖表:



http://hkupop.hku.hk/chinese/features/rallies/chart/overall20000.gif?y=2014


而這種「持續外溢」又會有什麼後果? 就是年青一代開始往不同的方向去探究自己的「出路」問題。在未有真正形成具體的出路之前,新世代正向着不同的「禁區」橫衝直撞去摸索前行。其影響之大,相信很多建制派甚至民主派都始料不及。上述的「七一遊行」又只是另一個「維園翻版」而已。很幸運地,也不是暴力掛師。不過2014年的「佔中」和「雨傘」事件其規模之大影響之深就的確超出建制派的控制範圍。

往後香港會否再演變多一場持續抗爭出來紀念「六二八」的雨傘導火線? 這點還未能肯定只因2015年的617基本上就被政改表決一事引開了焦點。或者建制應該非常慶幸才對之不過617之後緊接其實就是 628, 手握黃傘的群眾既可以出來"慶祝成功否決" 政改, 又有可能出來 "抗議通過政改", 兩者都不會指向一個平靜的結局。

最新情況是,在「鬥委會」前領導人楊光出殯時候,有數批「本土」派別的組織分別示威,在會場外「派菠蘿」;與此同時,「才子」陶傑又爆出:楊光早就將女兒送了去英國,並且經已和英國人結婚產子、落地生根,狠狠地諷刺當年喊出「紅燒白皮豬,生劏黃皮狗」口號的工聯會。而本土目標再一次堅持要「優先關注六七暴動的本土死難者」而不是花時間去關心「不是香港的人」。

因此宏觀一點來分析獻計人的「強硬」手段後果,其實根本不能扭轉過去多年不斷滋長的民主訴求;而唯一引起的後果,就是令到本來在邊緣的激進份子堂而皇之地浮上水面,與其他反對勢力匯流,極速佔據不同政治光譜,而且愈趨暴力。所謂「光復XX」以至「踢喼」和「驅逐人蛇」等等,其實都是極度的「政治暴力」,但竟然獻計人反而在這些關鍵時刻,都一一退縮:先是收窄「一簽多行」為「一周一行」,繼而任由肖友懷件急速失控,結果火燒連環船令到社運大姐陳婉嫻灰頭土面。

不過這種態度簡直不能用「蠶虫師爺」來形容,應該是「欺善怕惡」才對,反對派看在眼裡,不得寸進尺才又真是奇聞。從常理就可以理解得到:對手單一,反而容易對付,對手多元,那才真正難以招架。光看陳婉嫻的狼狽情況可見一班。原本是用來「界」左膠票的「大愛關懷」,竟然被一班本土派驅蝗行動殺個片甲不留、倉皇逃遁。於是陳婉嫻得失了建制派之中的右派,但反對派全然無損。這種進退失據的情況,實在相當普遍。

再看看就政改而進行的「三大滾動民調」。除了在六月初終於出現「黃金交叉」之後,當中的「背景分析」才要真要命:29歲以下的受訪者,六成以上反對政改方案;而按學歴來劃分:大專或以上的受訪者,也有接近六成是反對的。再與先前的不同民意調查相比較,香港早就出現了「世代更替」,80後的年輕人不再是和理非非。而90後的青少年,也不用多講了,看看現在大學和高中的學生在搞什麼。就是進行「重奪未來」的行動。不是喊口號,是行動。

而就在政改表決前一日,又爆出所謂「驚天大陰謀」出來,警方「破獲」一個自稱港獨的激進團體,在自製炸彈,準備在617當日製造死傷云云。至於能否超越六七年的死傷人數,由於早被「破獲」因此只能「斷估」。事情仍未搞清楚到底有沒有幕後黑手,而誰是幕後黑手以及真正意圖如何,相信仍有一段日子拖拉。對於建制派來說,表面看來是「如獲至寶」,之不過事件對原本就打算否決的議員來說,是毫無影響。對於要求推翻政改的群眾,就更加沒有影響。對於旁觀的一眾港豬,也看來沒有影響。

那麼這個所謂「驚天大陰謀」又可以有什麼作用? 唯一的作用,其實就只能令到建制派人心惶惶:因為先前都分析過了,一眾「功能組別」的傳統所謂「精英」,經已面對新形勢,就是「世界上沒有免費政治午餐」,不同的專業團體開始內訌,新世代正在逐步「迫宮」。假如工商界真的以為可以隔岸觀火,那麼這場「詐彈案」應該是一個當頭棒喝! 不論是誰人在幕後指使:安定繁榮 (隻手摭天、悶聲發財) 再沒有必然保證。

因此除非是阿爺找人來「插贓」,否則工商界應該開始有人跳船才對。而逆向思維,從陰謀論的角度來看,就假設是阿爺找人「插贓」,那麼這種策略的心理作用,就用來唬嚇工商界,要「進一步加強政治工作」,否則「斷你財路」。

無論如何,這種反對派光譜擴闊的後果,對於建制派而言,肯定是「戰線過長」難以兼顧。正如之前就區議會選舉的分析所指:蛇齋餅糉所能調動的,基本上都已經全部調動了,基本上是連種票假票都推了上戰場。只是泛民配票無效,才導致建制派可以從大量「自動當選」的地區調撥資源來應戰。實在區議會的選舉,所謂建制派大勝,其實都只是個個席位都些微領先而已。

不論分析如何,各有各講也無可避免。大家即管拭目以待,且看2016年區議會選舉,到底情況如何吧。不過對於建制派而言,地區情況不容樂觀。單是在觀塘一區,早前就開始有人自發搞簽名運動,要求否決大白象的音樂噴泉項目。而據聞已經有議會華麗轉身,由支持改為否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