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追擊自貿區之: 舉棋不定, 忽然叫停

噢,不知道關不關我事? ….自從寫了文章分析:自貿區是「五口通商」翻版之後,中央突然急煞車,叫停所有新的自貿區申請!  可能真的是巧合吧。
官方解釋是:中央不高興。
據商務部國際貿易與經濟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表示(見《信報》201465日報導),中央認為地方政府申報自貿區,主要只是「追求優惠政策等特殊待遇」,但該類思路是中央反對的。因為「自貿區的原意為全面深化改革及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及累積新經驗」云云。
? 又是「水蛇春咁長」的解釋。甚麼叫做「擴大開放」….但又不是「特殊待遇」? 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下尋求開放本身就是一種特殊待遇嘛。
嚴格來講,就是上海自貿區都還未知道會搞成一個怎麼模樣的局面,其他地方的「申請」中央是怕「一放就亂」。但所謂「亂」又是亂在那個地方?
假如大家心水清,拿我上次的分析來看一看,就會明白:正正就是和滿清的「五口通商」一模一樣。所謂「亂」,是一旦要滿清的「帝國秩序」開始撤出、自由貿易的社會秩序出現,勢將令到所有的「帝國秩序」不能再維持下去而已。
而各個自貿區為求滿足通商的條件,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尋求「政府職能改變」。講穿了,就是政府要退出市場。而假如政府不再擁有絕對的干預市場能力,當年滿清的「朝中有鉅貪、朝外有鉅富」當然就不可能存在,此謂之「皮之不存、毛焉附哉」。而今時今日要蘇維埃退出市場干預,那麼再叫嚷「我爸是李剛」又有誰來理啋你? 而方方之類的投資銀行家,再招聘多幾個官二代也拉不了生意。
先來一個頭盤讓大家醒一醒神吧:
這個地圖是抄自國內旭陽投資顧問公司的網站,轉載自鳳凰網,顯示各地申報自貿區的情況以及可供炒作的相關概念股票:

截至20145月底:已確認的自貿區只有上海一個,其餘已申請、但待確認的包括:天津、厦門、珠海、重慶。而另外兩個已確認的「試驗區」包括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以及海南島(國際旅遊試驗區)。文中沒有提及「前海特區」,那可是習近平上台之後第一個出訪的地方呀。原來那是「特區中的特區」,已經不屬於「自貿區」的層次了。因此地圖上沒有標示出來。這一點,大家先在腦海中打個標記。
再來一個主菜,大家看看滿清和英國的「五口通商」地圖:算不算「照鏡」?

 《南京條約》劃定為通商口岸的地點是「廣州、福州、厦門、上海、寧波」,其實即是原本的粵海關加上:閩海關、江海關、浙海關等幾個貿易區。那些地區的海關,原本都不是不開放,只是要按照滿清的「帝國秩序」,指定條件開放給不同等級的「友好地區」。例如琉球、日本等等。美國佬又是「起尾注」,在鴉片戰爭後加簽《望厦條約》而已。
比較兩幅地圖,所謂的「分別」,標示的內容只是重慶和天津兩個地方。香港早已是「一國兩制」,而澳門對橫琴正在試驗「治外法權」;臨近香港的深圳已無法可施,只有在前海試驗「港式法治」。至於重慶和天津,查天津是在《北京條約》亦即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加入成為「通商口岸」;至於重慶,《甲午戰爭》之後,根據《馬關條約》而增開的,主導「通商」的是大日本帝國。
換言之,物換星移由滿清過渡到蘇維埃,還不又是在相同的地方、在幹相同的事情?
本來滿清政府收窄通商口岸,只留下粵海關亦即廣州作為單一通商口岸面對西方資本主義市場,情況其實和蘇維埃上台,第一件事就來鎖國,只留下「廣州交易會」作為唯一的對外貿易口岸,做法一模一樣。
不過有一點是蘇維埃和滿清很不相同的:滿清是經過半個世紀的「負隅頑抗」才演變成「開放」的局面,那肯定不是和平演變。經歷兩次鴉片戰爭、十幾年的「太平天國」內戰以及「稔亂」「回亂」等戰爭洗劫之後,再經歷三十年的《洋務運動》努力自強,由1842年一直撐到1895….最後才被小日本迎頭趕上,打個四腳朝天。之後才形成上述的各個「通商口岸」格局。
今次蘇維埃政權就聰明得多啦,所有當年滿清被迫開放的口岸都自動申請成為自由貿易區。而且不用「外敵入侵」,今次是「地方政府」自動自覺去辦。
其實又何必大費周章來搞肅貪倡廉? 正如滿清又何必撐到八國聯軍之後才來搞立憲。道理其實很簡單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