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2日 星期一

香港是不是變得很自閉?

當然不是

一個地方的開放與否,要衝量很簡單 看看資訊、人流、物流、文化;其餘的,大致不會錯得到那裡去。

而如果不想自己麻煩,可以看看安永和經濟學人的評估:香港跑嬴新加坡,膺全球化首位![1] 這些指標,包括:資本流動、文化整合、貿易開放程度等。此處不重複了。

全球資訊的自由流通,在香港完全沒有半點篩隔,要知道什麼事情,絕對沒有問題。

香港仍然是一個自由貿易港,沒有貿易壁壘、也沒有政策優先、連稅也免得就免,一切從簡、一切依足國際協議。而且進出口穩定增長,即使比較困難的2014(截至11月底)仍然是按年上升了3%以上[2]

訪港旅客方面,2013年的統計可以看得出,全年增長11.7%,主要是「內地」客,而新市場也有8%增長;只是「長途市場」亦即先前的國際客流減少了3.3%。旅發局的分析指那是因為 「多個客源市場持續受經濟不明朗、高失業率及來港航班機位減少等因素影響」[3]。這個就有點牽強了,因為實是:酒店房租方面,除2002年、2003年、2008年及2009年外,每年均有雙位數字的增長! [4],而且房間供應不足,想訂房也有困難。

大家可以自己找資料看看,這個不是什麼秘密。而同期亞洲其他地區酒店是降價6%[5]。房租漲到這麼高,而長途旅客才只降了3.3%,執到囉! 而到了2013年才開始「略為收火」。換言之,香港的國際長途旅客下跌是因為「酒店貴到趕客」,而不是外國遊客不想來。

至於「接待能力」,每個香港人要面對 6.8個遊客,也是世界名列前茅,僅次於巴黎。請問又有何「自閉」?

至於文化,香港就更加完全談不上自閉。這個雖然有點難以量度,但總不至於沒有客觀評估。香港人的飲食習慣、香港人的消費習慣、香港人過的節日和宗教信仰、香港人的生活和朋友圈子。絕對不比任何一個世界級城市差。這個可以參考一下201419日,明報刊登【香港:文化融合之都】一文。

單就「法治」這一個絕對不是亞洲產品的東西,居然成為香港「核心價值」的一部份,還可以怎樣評論?

其實要再宏觀和客觀地看香港人是否「自閉」,真的可以從「核心價值」去看。中文大學「亞大研究所」在201410月發佈了一份報告,說明「香港核心價值多元多樣」,但絕對不可以用「自閉」來形容[6]

當中對於一些很明顯不是亞洲價值的東西,排位極高。除了上述由英國佬引入的「法治」,還有也是英國佬引入的:廉潔、自由、公平競爭、尊重私產、民主、多元包容等等。這些東西通通都很明顯是移稙而來的「異物」。

那麼所謂「香港人自閉」這個說法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有讀過邏輯的請自己查找不足好了,太簡單。

假如食物有毒,即使如何肚餓,你也不會把它吃掉吧? 那麼這種「拒絕毒奶粉」的行為可否演譯為「揀飲擇食」? 因此當香港人拒絕某些東西的時候,要洗腦和啟蒙的,相信輪不到香港人吧。起碼香港人還未淪落到要執人家的發瘟死雞來果腹噢。而吊詭的是,香港本土生產的優質生雞,從來都可以自給自足嘛。

另一個角度,假如你已經食到脹爆,那麼這種拒絕的行為也很正常吧?

正如前述的旅客統計數字,居然有超過七成是單一由大陸進來的,那麼到底香港是否真的有這個需要? 香港不是要轉型,搞多元化的嗎? 怎麼連小孩子也明的「均衡飲食」居然也會變成罪大惡極?

在歐元插水、日圓大贈送的情況下,全球主要旅遊國家都變得極具吸引力。換着你是大款,你會怎樣選擇旅遊目的地? 反而香港現在的所謂「遊客熱點」,全都只是一式一樣的東西。豪客不是蠢東西。歷久常旺的,其實只是來掃奶粉的水貨客而已。對香港事務指指點點的人,根本沒有任何洞悉風險的能力、更加沒有高瞻遠矚的心胸。

或者可以引用一些數據來說明一下,到底香港人的心在想什麼,尤其是未來的主人翁、今日的青少年。2015113日由青年協會發表了一份【青年價值觀指標調查】[7],當中詳細比較了不同年份的主要指標變化。而信報也在同一日出了特稿,由紀曉風在【獨眼香江】欄內評論。

價值觀         (認同%)
2009
2012
2014
希望移民外國
35.3
43.2
62.3
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88.1
71.6
62.6
市民意見對政策有影響力
54.3
62.0
50.9
民主發展比經濟發展重要
36.5
47.9
60.4
香港貪污問題愈來愈嚴重
32.9
50.5
65.0

好明顯,香港人不是「自閉」,是「閉翳」。想把「防水閘」關起來的一班人算俾足面啦,起碼還有點「力挽狂瀾」的動力。而實在覺得無能為力那一班青少年,正在準備「跳船」! 那才要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