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精神錯亂的治港方式


到底是誰教人懷念起《龍獅旗》來的?

世上又真的很難找得出另一場鬧劇可堪與香港現況相比較,可能當年「董太超人」叫我們洗手洗手再洗手….已經是上帝最寬容的招待了。

當年韓非子在《五蠹》篇講「與時並進」是這樣比喻的,大意是:上古時候,人民茹毛飲血、生活困苦,於是有個聰明人出來發明鑽木取火,人民於是推舉他為王,稱為《燧人氏­….不過要是現在仍然有人生火要拿木頭來鑽的話,一定會被人取笑。韓非子謂之「抱殘守缺」。

原本嘛,燧人氏的確是人民英雄,不過一旦時移世易,英雄也可以變狗熊噢。要是今時今日,生火仍然堅持拿木頭來鑽、分不清自己生活在何時何世,應否算入精神錯亂一類?

香港最近真的好不了多少。

就以「推動新界東北發展」為例,發展本來是硬道理,香港人也樂見大興土木、百業興旺。不過出了問題的地方大家可以七嘴八舌吵個沒完沒了,但真正出問題的「原因」,倒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出來。

有沒有留意發展局推出的電視廣告呀?

導演找一個類似沙田城門河的地方做外景,拍一對夫婦和兒子的一家親生活,謂「上樓」就是香港人的最大願望云云。

影像效果灰暗矇矓、旁白老氣得像阿媽的日哦夜哦也就算了,不過採用的主題是甚麼呢? 竟然是「縮骨版四仔主義」!

四仔主義之宗旨,就是人生成就只要:車仔、屋仔、老婆仔、細路仔。之不過謂之「縮骨」,是這個廣告,好像連「車仔」也欠奉。

要是這個廣告在四十年前播出,主題是「港督麥理浩十年建屋計劃」,大家一定拍爛手掌;當年也真的不止港人拍爛手掌,連全世界的城市規劃專家都來香港參觀學習,背景當然是一片《龍獅旗》在高舉揮動啦,這面「港旗」之所以被人懷念,事出有因嘛。

之不過四十年後事過境遷,竟然這個「四仔」會像僵屍復活般跳出來曬太陽,那會不會是萬聖節玩得過火了點? 還是真的有人腦袋停留在四十年前?

現在香港人難道真的還是幻想四十年前的「四仔」嗎?

學歷通漲、人浮於事,年青人連找一份像樣的工作也可能沒有機會,甚至要和退休阿叔爭做最低工資的保安員、預了要隻身住在劏房或者棺材房。不能自力更生,其餘幻想甚麼也就不用談了。對一個無業青年來講,「安居樂業」會否風涼了一點現今港女心情抑鬱、生仔也不敢多想,大講「為一下代着想」,又會否尖酸了一點? 真的有了下一代的港媽們,竟然要為避免孩子被洗腦,齊齊上街抗議「不要搞我個仔」! 又可以安居樂業到那裡了?

早前國家領導人批評港人「不懂當家作主」嘛,於是乎港人團結一心、守望相助,做好自家的主人角色、打理好自己的城市啦。要發展東北,那是全港市民共有的資源開發呀,於是連大西南的市民也老遠跑來參與討論,的確是響應領導人呼籲呀,怎麼又要用防暴警察侍候呢吓?

這就是「四仔主義」不能在今時今日引起任何人共鳴的原因嘛。港英政權的特色是殖民者高高在上、順民逆來順受於下;執政者「分而治之」、奴才按規矩辦事,各家自掃門自雪,因此港人退而求自保,被打賞一個「四仔」足矣。這種舊的一套管治手法,只能用於殖民地,當然管不了廿一世紀理應當家作主的香港人,此謂之「見識落後於形勢」也。而如果政府連打賞一個「四仔」的基本條件也划不來、但市民還要過殖民地生活的話,不早晚暴動才怪。

當然,今上的「發展局長」是靠「劏房」這條《七十二家房客》年代的「舊橋」「發展起來」(Oh Sori – BMW,搞劏房的是她老婆才對),的確有點四十年前粵語殘片「刻薄包租婆」的懷舊氣氛。那麼由這位「劏房局長」按照四十年前最吃香的「四仔主義」、策劃一個「上樓就是硬道理」的示範短片、來推銷一個不合時宜的開發政策,當然是「順理成章」囉!  

不過這種硬過硬膠的硬銷手法,只有一個條件可以成功:就是當觀眾的智商與特首和一眾高官同步下降、直到能與管治班子接軌,那就水到渠成了。也又無怪乎「國教科」要刻意教人低 B 啦,用心良苦也。

這種治港方式,除了是「精神錯亂」之外,還可以講什麼?

有啊,就是「搞劏房的人有福了」,因為劏房的需求無限量擴大。

再還有的…..就是真的讓人更加懷念起麥理浩來。而既然這位治港聖賢用的是《龍獅旗》,後果不用解釋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