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沒有定價權又何來經濟強國?

最近香港交易所主席李小加出了一篇網誌,提到在「滬港通」推出一週年的時候要慶祝一下,因為「香港和上海兩個股票定價市場聯通,提升了本港作為股票定價中心能力而且會繼續為深港通的開通進行各項準備工作,爭取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股票定價中心的競爭力」。小加網誌》 2015115互聯互通,迎接共同市場新時代—寫在滬港通開通一周年之際》https://www.hkex.com.hk/chi/newsconsul/blog/blog_c.htm
首先這個祝賀自己的面上貼金,不知有沒有考慮過是何等嚴重傷害中國同胞的感情? 因為自從「滬港通」開通以來,中國的股票市場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暴升暴跌,最後搞到李克強要夾着國家隊出資「暴力救市」,全世界都看傻了眼。而到目前為止,對於被指「惡意沽空」的一眾投資者(或者被冠名成為投機者的基金經理),不是自己去了跳樓就是被執法機構扣上手銬去問話;傳聞中紀委更加在早前開始進駐中證監的辦公室。全國上下聞股色變。在沒有新增資金進入的情況下,整個股市變成「乾炒」。至於國家隊的資金還可以支撐多久? 耐人尋味了。
這個所謂「香港的競爭優勢」,如果用美帝的語言來形容,有點像超人遇着氪氣石;如果用中國的語言來形容,應該是「劏豬凳」一類的東西。看來中國一直都保持閉關鎖國,可能真的有些客觀原因。
不過問題才只是開始,因為這位繼續慶祝克死阿爺的李小加主席,還要火上加油,補上一點: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費者,但由於資本市場尚不發達和開放,中國並未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上獲得與其經濟實力相匹配的定價權。通過大力培育商品市場和構建商品互聯互通機制,香港完全可以為內地企業提供國際認可的商品定價工具,幫助中國在全球市場上贏得相應的商品定價權。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路」。這句說話實在是什麼意思? 正一「崩口人忌崩口碗」:明明「已經是全球最大商品消費者」,而居然連「定價權」也沒有? 還要想「強」在那裡? 這個算不算是「夢」的一種解釋?
而且中國不是「大宗商品消費者」這麼簡單。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帝,竟然也同時指出:中國在很多商品方面不單是最大消費者,更加是最大生產者。不止大,而且是「超額」生產。超額到例如鋁金屬的生產足以壓跨美國鋁業。中國與美國鋁廠的生產水平,可以詳見下圖。(When a 127-Year-Old U.S. Industry Collapses Under China's Weight, 彭博新聞2015113http://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5-11-03/when-a-127-year-old-u-s-industry-collapses-under-china-s-weight)

而所謂壓跨,正正就是由大量生產變成傾銷,於是鋁價只有江河日下。價格跌勢不止,而竟然中國不是減少供應,相反是同步加大生產! 見同日彭博新聞Aluminum Climbs as Alcoa Shrinks Capacity on China Export Deluge http://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5-11-03/aluminum-extends-gains-after-alcoa-announces-capacity-cuts
除了鋁金屬之外,其他各項「大宗商品」包括鐵和銅等,也是跌幅不止、又擴產不止的。按「世界鋼鐵協會」20151月報告的資料顯示,中國的鋼鐵產量是全地球的總和! 而且這個「增肥」的趨勢沒有停止。

於是乎就有一個很有趣的懸念出現了:難道中國不知道「供應增加,價格下跌」的道理嗎?
回頭一看李小加的文章,就更加有趣了。價格明明是由供求決定的,不按市場供求而盲目進行生產擴張,回過頭來竟然還要「爭取定價權」? 什麼概念?
或者簡單講一句會更易明白:按「中國的邏輯」,只要價格由中國決定,中國的麻煩就可以解決了。什麼麻煩? 就是入不敷支、銀根出了大問題囉。
常識而已,股票如果會跌價,企業就難以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之不過,中國企業的股票「價格」早就遠超過了「價值」,而這個「定價分歧」在中國股市出現大崩盤之前,早就是全球共識。
香港有一半的市值是由中國企業構成的時候,香港的股票市場的「市盈率」應該和中國很貼近才對。不過當中國上證指數的PE「中位數」高達18倍的時候,香港的指標才不到10倍。

假如是因為中國的企業盈利是「結構性優勝」因而可以長期保持較高PE,這個在純邏輯上講得過去;優質股可以比一般股票有溢價嘛。之又不過,中國的上市企業情況,2015年是「盈利增長三年新低」,而「虧損企業比例持續擴大」。而「虧損額較高的企業方面,鋼鐵和煤炭等地方國有企業佔一半以上。」看中國商報201591日報導:http://www.hkcd.com/content/2015-09/01/content_955376.html
可見中國的股票市場高市盈率,基本上不是由業績撐出來的,而是「吹」出來的。而「吹」得最落力的,就是「借錢炒股」。這方面的技術分析很齊全,灌水的技巧,全世界都看得穿:大家看看 vox.com 2015826日報導http://www.vox.com/2015/7/8/8911519/china-stock-market-charts
2015年股票暴升的背後,是中國的股票「孖展」爆升到佔流通市值8.5%;比較美帝的指標,只是3%不到! 這個也只是「見得光」的部份而已。因為按其他外媒報導,由於有「地下金融」,中國的股票孖展,可能達到流通市值的20%! 差不多是其他市場的十倍!
 先前也有出文章解釋過,(2014718日:為什麼中共怕佔中,金融數據的啟示 http://alexstshiu.blogspot.hk/2014/07/2014-6-15-httpwww.html) 香港股票市場是中國的企業接軌國際的平台。而且是中國最安全的國際資本市場融資平台。香港這一點「軟實力」其實「硬過超合金」,尤其在中國的股票市場爆煲之後,更加是鐵證如山。因為香港的投資者,是以歐美先進國家的專業機構投資者為主,而上市公司則是中國企業為主。香港這個「專柜」的服務,不可謂不服務到家了。就是專門替中國進行資本市場融資嘛。因此能在香港上市,才能確保買家有信心。而香港的「定價權」就更加無可置疑了。
至於中國的大宗商品貿易,其實又何嘗不是這個道理? 假如沒有一個公平公正、依法循規的自由市場,又想請問中國可以如何取得「定價權」呢? 難道中國可以一方面製造過量供應、同時又可以永遠維持高昂貨價嗎? 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還可以勉強維持多久?
所謂「依法循規」,也要切記不是中國那一套「跟着黨的政策辦事」。例如最近中國央企「中綱集團」2010年發行的20億元人民幣債券(5+2 10中鋼債」),由於在2015年逾期未能支付,投資者擬行使「回售權」強制中鋼贖回;結果勞動到發改委出面要求債權人不要追討。最終由發改委和國資委共同協調好救亡方案,追加抵押品,實行強制延期到2017年結算。(華爾街見聞》, 20151019日報導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4798)
而實在中鋼集團即使延期兩年,難道又可以避免到時又違約嗎? 按同一篇報導:
中誠信國際7月初即將中鋼股份及「10中鋼債」的信用等級由AA-下調為BB,屬於違約風險較高的債券類型。該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末,中鋼集團總資產為1100億元,總負債為1033億元;而中鋼股份總資為1000億元,總負債為950億元。中鋼股份負債佔中鋼集團總負債92%
招商證券也分析稱,中鋼股份自2010年起盈利能力惡化,經營性現金流穩定性較差,籌資性現金流在 2012年至2013年均為淨流出狀態。公司資產負債率高企:2013年為94.87%,貨幣資金對流動負債覆蓋率僅為0.13。而大股東中鋼集團難以给予有力的財務支持。
中鋼債務違約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不是孤例。而且要留意的是,這是一家千億市值的中央企業!
假如大家「心水清」,也就不難發現一個「規律」,就是所謂「暴力救市」,都不是由中央政府用現金來救市的;而是通過「行政命令」要求市場參與者自掏腰包來救市的。
股市出事的時候,由最高領導親自下令,要國家隊入場托市;而在債市出事的時候,也是由最高領導親自下令,要債權持有人的錢「再坐一回」,等到兩年後才再來擠提。所謂依法辦事,就是從來沒有像香港一樣,完全按市場規律操作。
看來香港真的不宜妄自菲薄,以為凡事要靠中國。實情在資本市場,是中國靠香港才對。「定價權」一事,充分反映了這個事實。要不是有香港這個金融長城作出有力保護,中國的經濟可能一早就像當年的蘇聯一樣,土崩瓦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