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天津大爆炸,會否炸出一個地方割據出來?

其實地方割據的問題,在中國大陸從來都嚴峻,而今次天津大爆炸,只會將這個趨勢加劇。先前幾篇文章講「自貿區」,和「五口通商」的地圖可以對比的了。

這個中國內部地緣政治的角度,甚少人留意,因為大家都慣了接受洗腦,以為中國從來都是大一統的所謂集權國家。這個看法錯得很。不是說不集權,而是「既集權又分散」。更加可以說是「愈集權、愈分散」。分裂的原因是地方受不了中央集權,因而才出現「官迫民反」的分裂現象。

一般的中國人思維模式,就都認為「地方割據」是壞事。因此大量民間傳奇的情節就是「等中央打救」,這個其實就是所謂「包青天」的思維模式。這個板模用了不下一千幾百年,而且在高度集權的共產年代,尤其顯著。

不過這種思維方式,合邏輯嗎?

其實訴諸常理已經不難發現這個「思維板模」的荒謬之處:中國人的習慣,從來都是各家自掃門前雪。要是有麻煩,都只會往隣居方向掃過去,又怎會刻意把自己的安樂窩搞臭?

不相信? 大家留意一下新聞,天津濱海區的居民,早在2012年已被迫上街抗議示威,反對在該區設立化工廠。將濱海區的民居和化工廠建在一起的,據說都是一些「地方領導」,以求在勢力範圍之內「盡刮地皮」。

是嗎? 所謂「地方領導」又是否真的「來自地方」?

中國的政治傳統,就是要「強幹弱枝」。一切地方勢力,都必須剷除乾淨。因此所謂「地方領導」,從來都是「中央欽點」。古時的說法是「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這已經是一個很普遍的情況,至於爭奪「肥缺」例如管鹽、管絲、管瓷、管海關等等 (後來當然就有管鴉片),更加是中國官場幾千年來的「正經事」! 滿州人入關,與當初蒙古人入關,情況其實也是差不多:大搞圈地。分別只是圈得高明還是圈得粗糙而已。本質上的野蠻掠奪,全無分別。因此所謂「愈集權、愈離心」就是這麼來的。

中國古代的帝王之術,就是盡量平衡拿捏這個「刮地皮」的玩意。刮得太利害,地方的老百姓要造反。不過要是不拿地方的利益來「打賞」自己的親信,又有誰去替中央賣命去? 因此打從封建時代開始,就有所謂「賜食邑若干里」等記錄,就是這麼來的。這個「圈地」的傳統,基本上就是中國歷史。早在錢穆老師的【國史大綱】之中,都說明了:中國的封建制度,基本上就是「軍事殖民」!

這點又和「地方分裂」又是什麼關係呢?

這點又可以看看孫中山先生的分析了。他謂:中國連殖民地也不如,只算是「次殖民地」。孫中山的分析是,殖民地還有一個「主人」去領養:

萬一遇有水旱天災,作主人還有來救濟的責任。中國所受是列強的壓迫,也就是作許多國的奴隸。主人太多,遇有災難,他們都認為沒有救濟的責任,反而沒有人來救濟。這樣看,比較起來,還不如安南、高麗。所以他們叫殖民地,我們就應該叫「次殖民地」,連半殖民地都不夠。

由此可見,所謂「地方」,其實從來都只是「被掠奪」的目標。外國人就是看穿了這一套,才會來大捞油水。因為地方的老百姓,從來就只有被抽水的份兒,真的出了事,是絕對不會有人來打救的。如果有看過【老殘遊記】,又都不會對這些情節陌生了,就是「賊過興兵」已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因為當兵的都只是為撈油水,是絕對不會拿自己的性命跟大賊去拼的。而老百姓有時是寧願「上頭」少關心一些,因為萬一真的「出兵討賊」,其實是由一班兵來「奉旨打劫」。賊人來打劫,還可以理直氣助的和他打一場,一旦出了「朝廷命官」來打劫,完全「冇仇報」也。

正正就是基於這種「早晚得要靠自己才能活命」的心理,才會演變成揭竿而起的天下大亂。

遠的不說,港豬自己回顧一下自己的歷史吧:英國人百年管治,相安無事。換了一個中央特派的特首,不出一代人的時間,都湧到街上去了。香港人又真的無甚中國人的「次殖民地」特色,即使灌了這麼多年鉛水,只是見到幾個催淚彈就小題大造,人家可以把整個天津炸個稀巴爛,老百姓也只是跪地呼冤而已。

不過發酵下去,「地方」老百姓還會不會受這一套「包青天」的爛戲? 可還得靜觀其變。因為所謂「清算地方惡勢力」,其實還只不過是一場權鬥,都只是當權的一派、換了失勢的一派,還不一樣是換一班人來再刮地皮而已。練乙錚先生的「板塊論」,放了在大中華的歷史脈絡裡面去看,其實也不難看得出一個道理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