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電影裡的天堂與地獄

也談到電影, 背景資料只列出一部黑澤明的 "影武者". 實在我喜歡的電影又何止一部, 寫不完清單罷了.

另外也要視乎何謂 "喜歡的電影". 因為看電影有時也真要講究一下 "角度" 的問題, 每一部電影不同時候看也有不同的味道, 直像林語堂談讀書一樣, 這點不知算不算是我花心?

很冷門的, 例如不丹的電影, "旅行者與魔術師", 就是藉電影來說教, 佛教說的的貪嗔痴如何令人淪落; 電影只用了一些平常百姓的生活, 但穿插其中的是古老的民間傳說, 末了又回到現實世界, 像南柯一夢般, 提醒眾生, 何謂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的確, 電影本身就是電光幻影, 非常貼切. 看罷令人反省平常的日子如何隨時行差踏差, 逐步深陷魔道而不自知. 原來天堂在心中, 怪不得不丹的老百姓對 "國民快樂指數" 的重視比 "國民生產指數" 更加重視了.



至於何謂 "魔道", 相信沒有多少人喜歡挖更冷門的東西, 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紀念電影 "奧林匹亞".

太多地方不肯擺賣的原因很多, 一來是凡談及希魔的都有點顧忌; 二來是很多電影鏡頭, 入場儀式是各國代表向台上的希魔作納粹式敬禮. 足教多少個國家的人民蒙羞, 又如何肯輕易讓人提起, 尷尬死嘛, 原來當時只是湊熱鬧!!!

電影也是說教, 不過是魔教. 乍看沒有甚麼特別, 構圖簡直是很流暢完美, 是唯美電影大師 Leni Riefenstahl 的作品嘛. 主線由奧林匹亞天庭開始 由天神一般的健兒把聖火送到人間, 發揚光大.  背景題目是 "向全世界青年致敬". 表示新生一代將對老朽的舊世界推倒重來




也不要忘記, 納粹上台倒不是因為他 "蝦蝦霸霸" 的行徑,  而是 "為受屈者平反" 的英雄主義作祟, 一些好搞熱鬧的小流氓以為自己是救世主和人民英雄而已; 因此不能不先看平反凡爾賽條約的教條; 再讀一些心理學的材料, 才能了解到為何納粹的黃毛小子明明沒有受過什麼苦, 卻會像苦大仇深一樣採用極端殘暴的手段來對付一些假想出來的敵人. 正正就是 "被迫害妄想症" 發作.

當然, 導演如何通過電影的語言, 將納粹的精神洗腦材料, 通過高度亢奮的鏡頭融入青少年的心智. 當然, 這個解碼器不會在電影裡出現, 而是導演事後如何自辯當年她是如何執行納粹的指令. 當然, 用電影來解說電影, 好比戲中有戲, 也要看有沒有人有我這份耐性了.


也因此當我在替政府搞 "融辯入教" 的時候, 開宗明義就提出, 用辯論活動來幫助教師推行教育工作, 由於有較為刺激的環境, 學生的注意力和吸收效果會更好, 但同時也提醒了教師, 千萬不要用它來替代了教育, 因為競爭性的活動必然會使人勾心鬥角, 再加上比賽面對的種種挫敗感, 如何避免反彈造成對虛榮的沉迷和個人自我形象的扭曲,  那才是真正的問題.

正如奧運的比賽一樣, 當然運動員的表現是大家注目的地方, 但總不成為了嬴比賽就什麼打針食藥出陰招的無所不用其極吧.  最近一場辯論比賽出的新點子, 居然是由教練質問計時員 - 到底超時打鐘的那三下, 是第一下計還是第三下才計.... 嘩, 咁都得?

這種橋段, 還以為是電影才有呢, 早前提過, 我也有研究邪教是如何洗腦的, 從來極端份子都沒有什麼不同.  相信有些事情最好由心理醫生或者社工介入會好一點, 免得到了發作的時候才來了解, 遲了點吧, 學生腦袋裡面的東西可以事後洗乾淨嗎?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

想到在意大利開車的時候, 發現即使是沒有分岔的公路, 中間也有很多迴旋處; 明白是因為意大利人開車粗心大意, 總得留個轉彎的餘地給自己; 但做人又如何呢? 不一定有很多迴旋處啊. 而更命的是, 假如開車的人根本不會考慮轉彎的話, 那麼即使有再多的迴旋處也沒有用.

到底這種筆直的快線是通往天堂還是直達地獄的? 旅途中人又可有細心想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